【本報訊】香港危重病學會會董、現於公立醫院深切治療部行醫的蕭旭亮醫生表示,現時公院深切治療部門(ICU)面對的並非人手不足問題,反而是護士年資不足。他指,深切治療部需面對危重病患,不少護士因壓力太大而離職,「一嚟到發現唔得即刻走」;也有工作10年的資深護士,因壓力及體力不足等原因,需轉往其他專科工作。
一般工作10年便離職
蕭旭亮表示,深切治療部正面對資深護士有限的困境,因該部門非常消耗護士體力,一般護士工作10至15年,「基本上你都會離職,唔係你唔想做,而係你身體頂唔順」,加上政府在多年前曾關閉部份護士學校,出現了真空期,有機會整個部門有三分一護士只有三至五年經驗,甚至有較多是新畢業生。
蕭指,深切治療部需用到較多特殊儀器及進行搶救程序,需要具經驗的同事才能有良好運作,「新同事係好吃力」。他稱,呼吸機不屬於特殊儀器,使用時需先為病人注射麻醉藥,才為病人插喉,病人會因此無法自行呼吸。有時或因病人痰多或喉管有髒污需要更換,按照守則,為免病人有傳染性肺炎,需調校呼吸機至待機狀態才能更換配件。
蕭又提到,一般公立醫院的深切治療部,小型醫院會提供8至10張病床,有一名當值醫生;大型醫院則提供約20張病床,有兩名當值醫生;護士則分為三更制,除晚上間中需要一名護士照顧兩名病人,其餘時間護士均是1對1照顧。
■記者伍雅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