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探訪草原盲童家庭 運動健將失自信

【專題籽】探訪草原盲童家庭 運動健將失自信

【專題籽:胚芽故事】
在1945年獨立的蒙古(外蒙古),面積達150萬平方公里,人口只得300多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之一。香港的小朋友日日手機iPad電子產品不離身,超過三成小朋友近視戴眼鏡。來到蒙古,眼見草原上手機iPad電腦不普及,但患眼疾的兒童中有88%是屈光不正(即近視、 亂視和老花眼等),當中卻有89%孩子未能接受眼鏡驗配治療,難免有很多疑問。蒙古地方太大,貧富懸殊,許多患眼疾或眼睛受了傷的孩子,能立即接受治療的機會微。全國上百位醫生中,沒人受過長期且正統的小兒眼科訓練。雖沒有土地問題,但交通網絡不完善,具備充足資源與知識的醫生往往身處千里之外,令孩子常常拖延醫治致病情惡化;加上老一輩以訛傳訛,以為戴眼鏡會傷眼睛,延誤治療。更不幸的是,如果眼睛被刮傷或撞傷而未加治療的話,更會致盲。

大男孩被同學取笑變孤僻暴躁

兩個港孩(左)Justin和Janice(右)跟Byamba(中)聊天玩耍,樂也融融。

跟隨奧比斯的「2015蒙古夏日救盲體察團」探訪受助兒童,三天的旅程,我們像陣風似的,乘三、四小時車到草原上的白色蒙古包,做個來小時訪問,不知道他們會否因為「這麼多人遠道來看我」得到安慰,倒是香港孩子們留下許多糖果玩具,問了許多問題,也帶走許多想法。
Byamba是個16歲的大男孩,與媽媽和三個妹妹住在距烏蘭巴托市中心約一小時車程的小村莊。2013年的時候,他學習箭藝時意外被鄰居的箭刺傷眼,傷及眼內水晶體,即時送院做手術,手術雖成功,但六個月後患上白內障。右眼看事物一片白濛濛,視力失去立體感,拿東西會瞄不準甚至落空。Byamba的爸爸早不知所終,靠媽媽做不同的散工,賺取微薄的生活費及政府每月每人10美元的兒童津貼為生。家貧難以負擔再次做手術的費用。但最大問題是,同學們笑他「與別不同」,令他性情漸漸變得孤僻。媽媽說,他放學後整天躲在家裏,連晾個衣服都比人多用一倍的時間,脾氣越來越暴躁,朋友也越來越少。
探訪團到訪,大家走進蒙古包打招呼,他卻躲在地毯角落,閃縮的眼神,總看着櫃角發呆。本來就害羞的隨團Janice不知如何是好,另一港孩Justin送他運動背包想打開話匣子,他看了一眼就擺在一邊,冰封一樣的古怪氣氛。抬頭見條木楞子烏尼(天花的木條)上吊着幾個金牌,原來Byamba曾是運動健將,賽跑、籃球常得獎,執着手上的金牌,原來他曾夢想當職業運動員,可是眼睛受傷,又被同學取笑,畢業後恐怕找份簡單工作也不易。希望幻滅加上同學嘲笑,令他承受很大壓力。Byamba由最初不瞅不睬到臉露歡顏,全靠Janice和Justin努力「破冰」,不斷撩他傾偈,跟他玩掟球遊戲,最後更一起合照留念。
九月奧比斯會為他免費進行手術,把眼內混濁水晶體換成人工水晶體,有望回復視力,做回運動健將。

只剩下微弱視力的Byamba輕輕鬆鬆接住來球,連自己也意想不到,此時才真的笑了。

蒙古包天花木樑上掛着Byamba的獎牌。

牧民孩子似乎習慣在陽光下畫畫。每次拿到畫筆都第一時間跑到蒙古包外畫畫。

牧民兄弟患白內障又失聰

離開小村,再驅車兩個多小時,逐漸疏落的小平房變成大片草原,這次真要探訪草原上的牧民了。為了尋找足夠的牧草,牧民都散落而居,成片的山坡草原,只得一個米白色的蒙古包,零散的牛隻在附近吃草,眼前景象很孤單,也很寂寞。突然有客到訪,守護的家犬吠不停,一個沒穿褲子的小男孩,一直往旅遊巴的樓梯摸去,總想爬上車,怎麼喊他抱他,他就扭身躲避不罷休。他就是我們要訪問的兩歲小孩Chimid-Ochir。他跟三歲的哥哥Chimidlkham同患先天性白內障及失聰。因為小孩子有眼疾,若能在5歲以前動手術醫治,復原率可高達九成。去年他家遇上奧比斯的幫助前,已賣掉賴以為生的25隻羊,為哥哥做手術恢復視力。看着草原上疏落的幾隻小羊,四、五隻黃牛,他們已沒餘力負擔Chimid-Ochir的手術費了,但媽媽仍樂觀的說:「羊兒每年都會生小羊,羊很快回來,不用擔心。」
草原上執回來的羊糞是牧民寶貝,因為它是完美的燃料。丟到置在蒙古包中央的火爐裏,既環保又好燒。媽媽徒手丟了一些進爐裏,回來繼續搓麵糰招待我們。她笑着說,這是她家一星期的麵食了。Chimid-Ochir完全聽不見,只剩右眼還看得見一點點,活在自己的世界。他把玩具擺到右眼前,只能看到一點顏色,放到嘴裏,感受這不是食物,亦因從未見過旅遊巴那麼大的車子,總是站起來就往巴士奔去,有一次攔不住,嘭一聲整張臉撞到車身,慢慢才摸到樓梯,又欲上車「探險」。
哥哥做手做前,兩兄弟常常伏在屋子裏亂爬,滾得滿身滿手是泥,又去搓眼睛;有時一個不留神就會撞上火爐,多次給燙傷脫了皮。媽媽長途跋涉為其他牧民看牧賺生活費,還要抽時間找叔叔載她到半小時車程以外的地方取食水,剩下婆婆看顧兩兄弟,生活極為艱苦。還好今年內Chimid-Ochir會接受奧比斯捐助的手術,希望早日能重見光明。

Chimid-Ochir(左)又聾又盲,怕弄髒衣服,於是日常光着屁股到處走。

Chimid-Ochir一家樂觀堅韌,以羊肉湯麵盛情招待我們。

7歲Zolboo被母遺棄與羊為伴

去7歲Zolboo的家,GPS顯示車程兩小時,因為沒有完整的公路,好一段時間我們橫越崎嶇草原,趕跑不少牛羊群,才來到這個青翠山崗。Zolboo的家有很多羊,簇新的蒙古包鋪有膠地板,家品齊備得來也算光鮮。就讀幼稚園的Zolboo戴着又大又圓的厚眼鏡,閒來喜歡到羊圈去抓山羊,或踩着比他大一個碼的單車在山坡上來來去去,回家也可讀書、寫字,看起來是三個家庭中最幸福的。
可是Zolboo一樣成天扁嘴。因為他患有白內障,媽媽棄他離家,留下他和妹妹與七十多歲的牧民嫲嫲住在大草原上。爸爸是建築工人,兩年前另娶,跟後母育有兩女,後母不希望與Zolboo同住,故由嫲嫲照顧。Zolboo兩年前接受手術,但他年紀尚小加上醫院設備不足,當時未有為他植入新的人工晶體,故要配戴厚甸甸的近視眼鏡。爸爸兩邊跑,一星期回來看Zolboo兩、三次。草原的孩子與牛羊為友,叢林裏玩樹枝,山坡上玩石頭,約三百多元一副的膠眼鏡還能負擔,但很易磨損刮花,幾乎每年要換。滿臉皺紋顯得蒼老的嫲嫲怕自己年紀大,照顧不了Zolboo,希望他醫好眼睛後,親生媽媽能回來接走他。7歲的孩子,豈會聽不懂家人為他擔憂,同時覺得自己是個負累。

Zolboo(右)跟嫲嫲(右二)與妹妹住在草原上,爸爸(左二)每周定期看望他們。

醫生即場用電筒為Zolboo檢查眼睛,Zolboo知道這樣對他好,好努力地按指示,艱難地滾動眼球。

記者:陳慧敏
攝影:伍慶泉
編輯:謝慧珊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