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泥馬」恐變敏感詞

「草泥馬」恐變敏感詞

「草泥馬」日後隨時會變成敏感詞,不能使用了!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簡稱國家語委)近日發表報告,稱部份互聯網詞語格調不高、品位低下,卻在媒體、互聯網上出現,有官員更稱這些語言「聚集社會戾氣」,已達到「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報告指出,中國接上互聯網(圖)20年,網絡語言已成為語文中的活躍部份,可是草泥馬(粗口的諧音)、「屌絲」(高富帥的反義詞)、「逼格」(形容抬高自己和貶低別人的人)等品位低下的詞語,卻被報紙、電視等媒體廣泛使用。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長田立新說:「網絡低俗語言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其實當局一直想整頓網絡語言,今年7月《人民日報》旗下的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表報告,列出25個「網絡低俗詞語」,隨後當局則公佈14個網絡詞彙,禁止在正規網媒、印刷媒體上使用。
對於當局想治理網絡詞語,不少網民反應激烈,有網民稱「文明是靠建設的,不是靠管制的」,也稱當局應「先反思現在基礎教育現狀」。
新華網/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