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第四季,港股總算有個好開始。恒指目前雙底已成,技術上如企穩22300點以上,今季或能炒上一轉。朋友說,本周至下星期均是內地公佈經濟數據的高峯期,如9月數據較8月稍有好轉,大家才有藉口憧憬第4季反彈,否則疊埋心水提早收爐去也。
目前已公佈的數據中,只有出口表現較佳,PPI叫做冇再惡化,其他的不值一提。然而,即使下周一公佈的第三季GDP勁到7%,又或者運用中央早前提出的「精神勝利法」,即「四捨五入」6.5%以上都當成7%,那又如何?問題已再不是數據的好與壞,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還可以相信什麼。
近日不少外資行花時間撰寫幾廿頁的深度報告,有的嘗試發掘可真正反映中國經濟情況的新指標,有的則透過研究2,700間上市公司數據,來重新計算中國銀行的壞帳率。姑勿論上述方法是否可靠,這些報告突然集體出爐,只反映一個事實:就是中國官方數據愈來愈離譜,以致無人敢相信。朋友說,他近日到歐洲marketing,芬佬們最關心的問題只有兩個:一、中國經濟到底有幾差?二、如果中國公佈了表面上有改善、但實際上大家都唔敢相信的數據時,市場會作出什麼反應?
事實上,滙豐6月宣佈停止與金融信息公司Markit合作編制中國PMI,或已是莫大警號。當數據與客戶每日走訪內地所感受的景象,差距愈來愈大,但作為人民幣業務的頭號「啦啦隊」,又不好與官方數字爭太遠;如「調節」統計方法則損害國際大行聲譽,更甚連累客戶輸錢。每月過得如此心驚膽戰,何苦?
最後還是分析師友人說的一句精警:「其實我哋仲傾一啲連自己都唔相信的數據走勢,唔覺得好無聊咩?」
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