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E攻中國大計遇阻擬擱置內地註冊倉庫

LME攻中國大計遇阻
擬擱置內地註冊倉庫

【本報訊】港交所(388)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下稱LME)後,致力擴展內地業務,曾表示LME最理想是在中國直接設倉的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周二(13日)首次承認擬擱置在內地註冊倉庫,意味當日以天價收購LME的港交所(388)需另覓途徑打開中國商品市場大門,LME內地發展大計受挫。
記者:黃翹恩

本周初李小加赴英出席LME座談會,周二(13日)接受路透訪問時形容倉庫只是「很小的問題」,更首次承認有意擱置在內地註冊倉庫的工作,以騰出精力發展更大的中國實物業務計劃,包括更大倉庫、實物運營、發展現貨市場等,並繼續考慮與上海期貨交易所合作。

港交所發展連番受挫

金利豐證劵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直言從收購時已不看好LME,故叫停內地註冊倉庫是正確的商業決定,現時商品市場已進入熊市難見反彈,LME內地發展已「斷死症」。連同同股不同權建議被證監「秒殺」,及深港通需推遲「通車」,擱置於內地註冊倉庫是港交所今年第三度發展受阻。連日急升的港交所,昨跟隨大市回吐,收報196.7元,跌1.5元或0.75%。

張德熙:或改變策略

金銀業貿易場永遠名譽會長張德熙認為,李小加言論不代表放棄LME內地發展,或改成不同策略。由於期貨合約買賣得到現貨提供支持比較穩當,他估計LME或與提供實物的大倉儲合作,如以認可倉庫形式,將負擔實體倉儲的成本和風險,轉嫁予金屬實物提供者,長遠有助擴展期貨合約計劃。
2013年李小加撰寫網誌,解釋LME選擇在亞洲設倉而不是非洲、南美洲等主要金屬供應國,事關交割地點「倉庫必須毗鄰金屬消費方,即利用金屬製造下游產品的地點」;亞洲倉庫最便利中國金屬消費者,故LME最終目標,仍是「能夠直接在中國內地設立核准倉庫」。
2012年港交所豪花166.7億元(即13.88億英鎊)收購LME,以當時LME一年純利9,228萬元,作價相當於歷史市盈率180倍,市場嘩然。李小加解釋LME在內地滲透率低,收購後增長潛力巨大。LME佔全球金屬交投約8成,然而全球最大金屬進口國中國卻一直未許LME設倉,迫使港交所需改變發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