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和香港今明兩年的政治風眼,無可避免地是換柱、換樑(梁)。台灣的換柱已由黨(國民黨)啟動,更吃上官司,不只影響總統選舉,也再度考驗台灣司法的獨立性,洪秀柱雖表明不會有激烈行動,但政壇風暴不會因此平息。而香港的換梁尚未得到黨(共產黨)的公開支持,但梁振英不惜挑起諸多政治風暴,以行動表明就算引致香港分裂也要爭取連任。
比較台灣換柱與香港換梁的諸多異象,實在令人歔欷。其一,港人一向以香港法治為傲,台灣的司法獨立則因頻頻捲入政黨鬥爭而受質疑。但是,香港的立法,特別是涉及特首選舉、禮遇、反貪方面,比台灣涉及總統的相關立法,落後太多太多。台灣對現任、卸任總統的禮遇都有法例規定,香港不僅沒有,甚至《防止賄賂條例》第三條有關收受利益的罪名也不適用於特首。
台灣檢察總長顏大和昨表示,在接獲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等涉嫌違反《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的「搓圓仔湯」條款後,已交由特偵組偵辦。所謂「搓圓仔湯」,即以協商或利誘、威逼等手段,勸說他人棄選。顯然,國民黨想把換柱當作「家務事」,終究因涉公眾利益而不能逃避法律的監管,而梁振英把危害香港核心價值的事都做在明處,竟然沒有法律可以制裁他。
其二,換柱與換梁同樣關乎民意。國民黨決定換柱的理由是洪秀柱民意支持度太低,其兩岸政策主張不符合主流民意。雖然國民黨不見得真的理解、順從主流民意,但終究不能不向現實低頭,否則不只要輸掉總統選舉,還要在立委選舉中潰敗。而梁振英民意支持度屢創新低,共產黨何嘗放在心上?反而一再勒令親共政團、人士支持梁振英施政。民意是否影響政治運作,在民主社會與一黨專政的社會的分別就是如此鮮明。
在兩岸統獨問題上,台灣的主流民意一直是要求維持現狀,但近年支持台獨的比率持續升高。台灣政治大學的民調顯示,此一比率去年已升至23.8%,創下1994年有調查以來的新高。馬英九主政後,兩岸關係急速改善,台灣經濟也從兩岸三通、陸客赴台等新政中獲益,但國民黨的親共政策反而激化本土意識、台獨意識,國民黨從未擺正心態,因此在去年的縣市長選舉中慘敗,共產黨也未引以為鑑,在香港繼續推行名為去殖民化、實為赤化的政策,結果只會催生更強烈的香港本土意識。
洪有擔當 梁只為私利
其三,換柱與換梁的政治衝擊,除受法律制度、政治制度影響之外,主要取決於當事人的個人品格。洪秀柱在國民黨各大天王對總統選舉怯戰、避戰時挺身而出,如今反慘遭國民黨主流逼宮,支持者的憤怒可想可知。不過,洪秀柱表明不會有激烈行動,而會坦然接受黨的決定,以免成為造成國民黨分裂的罪人,如此擔當總究令人敬佩。國民黨換柱是輸人又輸陣,連主席都免不了要吃官司,但對台灣的損害輕微。
相反,無論面對市民要求下台的呼聲,還是面對建制派反對連任的質疑聲,梁振英一直是對上擺出媚相,以挑釁、打擊港獨及推進中港融合作為討好中共的資本;對內擺出戰鬥格,與泛民鬥、與老左派鬥、與公務員鬥,從不顧忌撕裂親共陣營、撕裂香港社會。如此為一己之利而頻頻製造香港政治風暴,換梁成本固然增加,但也更形必要。
( https://www.facebook.com/appledaily.liping )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