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經濟增長低於平均水平,加上商品價格下跌,有助通脹維持於低水平,從而讓央行得以維持寬鬆貨幣政策。而當前的低通脹環境,又是否一定會為投資者帶來好處?
就環球增長情況而言,雖然歐洲及美國持續緩步復蘇,環球經濟卻受到新興經濟體放緩所拖累,增長舉步維艱。隨着增長動能減弱,今年經濟增長可能略低於趨勢水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5年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3.3%,低於1980年以來的平均增長率3.5%。
需求下降已導致通脹回落,大多數國家的通脹目前已跌至非常低的水平。其實通脹亦有好壞之分,由商品價格持續下跌引起的低通脹屬於前者,理由是它已讓眾多央行得以調低主要利率,藉以刺激增長乏力的經濟。
與此同時,商品價格下跌也利好家庭購買力,有助改善家庭財務狀況。我們預計,中國經濟增長將會放緩,且商品價格的短期前景黯淡,這意味通脹在未來6至12個月將可能維持在低水平。然而,由於基數效應未來將會消退,通脹將有可能回升至較正常的水平,且目前的通脹下跌時期最終應會結束。
由於通脹蠶食購買力及回報,故預期目前溫和的通脹環境應可利好投資者,尤其是債券持有人,理由是較高的通脹往往對其更為不利。然而,固定收益投資者所面臨的問題並非如此簡單。雖然目前通脹低企,但是若干投資的短期實質利率及孳息率亦接近歷史低位。投資者須在利率低企時努力爭取收入,也要在利率上升時管理存續期風險,並制定計劃應對較高通脹對孳息率及購買力產生的影響。
由於美國仍可能在未來加息,故在尋求回報時,信貸市場上風險較高的產品似乎擁有更有利前景,例如是高收益企業債券。較高的債券票息有助抵銷大部分固定收益產品的低利率及低孳息率缺點,且其面值往往較少受到利率及通脹上升的影響。
吳家俐
摩根資產管理機構業務拓展總監
http://www.jpmorganam.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