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籽】第一身視角操控 航拍機穿越大戰

【科技籽】第一身視角操控 航拍機穿越大戰

【科技籽:玩物達人】
速度,總會讓人血脈沸騰,幾個大細路早前發現外國人竟把航拍機發展成刺激玩意,恣意半空追逐、極速飄移,頓時大呼過癮。而且機前鏡頭更可化成玩家雙眼,只要戴上眼罩,彷彿坐進高速戰機,隨意享受飛行快感,於是,一場場樹林「穿越」競賽正式展開。

近年航拍大行其道,「我哋之前都有玩航拍,起初感覺幾新奇,但係唔太刺激,好快就悶。」年多前,吳卓凡(阿凡)與朋友在網上首次看到外國人玩FPV(First-Person View) quadcopter,《星球大戰》般的飛行器追逐戰,短短數分鐘已令他們毒癮深種。「外國同大陸都有唔少人玩,喺大陸,FPV仲叫『穿越』,好有型!」

三人戴上眼罩,立即進入戰鬥模式,「親身」操控戰機越險、追逐。

阿舟更帶備小型桌子,方便隨時修理穿越機,非常專業。

接上電腦,即時顯示穿越機的模擬影像,並可調校各樣數據。

時速可達160km/h 零輔助靠人手

因為穿越機的速度及靈活性都遠較航拍機高,據說時速可高達160km/h(普通航拍機約20-60km/h),「掟彎」或穿過障礙物時很難掌握機身,所以它跟航拍最大分別是,玩家改以第一身的視角操控,讓反應更迅速。「以前有玩電單車,但人越大越覺得危險。穿越嘅速度更快,戴住眼罩就好似坐上戰機咁,好過癮,最重要係撞車會死人,撞機最多砌過部,刺激又安全。」阿凡如是說。
一般來說,穿越機不設GPS和氣壓計等輔助儀器,換句話說全靠人手技術,「GPS同氣壓計可以幫手穩定機身,好多航拍機齋靠電腦都能夠喺空中懸浮,但穿越機為咗追求更快更靈活嘅反應,完全放棄咗呢啲輔助儀器,所以非常考技術。」阿凡的「機友」方健豪(阿豪)和鄭舟(阿舟)一同解釋道。
相約三位大細路到將軍澳「起機」,發現他們的裝備比想像中少,只是背包加一個小型手提箱,「其實穿越機嘅構造唔算複雜,又細部,最大件嘅反而係凳。」他們笑說。三人戴上眼罩,精采的追逐戰隨即展開,只見機身在樹林間高速穿梭,單是在旁觀看已覺緊張刺激。記者暗忖操控像如打機一樣,其實唔難,豈料上手一試,以第一身的視角飛行,速度比觀戰時快上幾倍,真的像駕駛戰機般爽快,也比打機好玩得多,不過難度同樣頗高,不消數十秒已落得撞機收場,但絕對一試難忘!

穿越機速度極高,以第一身的角度來操作較易分辨方向。

鬥速度:從鏡頭所拍的影像可見,幾部穿越機互相追逐爬頭,就像空戰一樣。

鬥驚險:阿豪曾在大潭水塘拍下飛機高速穿過橋底的片段,相當震撼!

鬥花式:穿越機非常靈活,能做出可觀性極高的空中花式,故外國會舉辦不少飛行比賽,相當精采。

穿越機的鏡頭以傳送第一身畫面為主,像素一般不高,所以不少人會另加action cam拍攝高速影像。

七大部件任改裝 電腦調控考功夫

「改裝穿越機嘅自由度相當高,基本上成部機都可以一手一腳砌出來嚟,所以砌完起飛嗰一刻,成功感好大。」零件看似不少,其實大多只是百多元一件,七大部件加起來只需二、三千,「最貴嘅其實係眼罩,最平都要二千幾,初學者可以用小型屏幕代替,一嚟易玩啲,二嚟平得多。」阿豪接着說:「真正考起初學者嘅係電腦調控,因為空中飛行牽涉嘅數據同計算都好多,如果調錯咗,部機砌到幾勁都飛唔起。」他把機身接上電腦,即時顯示出模擬機身,多快多慢、飛行角度等均需逐項設置,感覺相當高科技。

機身

大多分為碳纖維、玻璃纖維及塑膠。因為穿越機經常發生碰撞,選購機身時要留意板材厚度,亦適宜選擇一體成形的底板,會較薄及有接駁位的耐用。機身種類則以左右對角摩打的長度來區分,一般由180mm至250mm,最新的小至150mm。

TAROT250,外殼十分有型,但阿凡覺得耐用度一般,約$350。

這是最小的150mm機身,約$500。

鏡頭

主要配合發射器來提供影像,一般像素不高,確保沒有時滯,要知道極速飛行時,反應稍慢足以讓你撞機,價錢約$250至$500。

摩打

(左起)主流有1806、1306及2204,以大小和力量來區分,簡單來說就是細機配細摩打,大機配大摩打,但阿凡強調摩打絕不是越大越快越好,需要整體配合,價錢約$100至$160。

飛行控制電腦

簡稱飛控,可說是穿越機的心臟,實質是微型飛行電腦,負責計算及操控,保持飛行的穩定性,需要接駁電腦來調校。現以Naze32(左,$200)及CC3D(右,$180)為主流,前者採用開放式程式,有更高自由度,但較為複雜;CC3D及Mini CC3D(中,$190)則屬入門,設定相對簡單。

電池

穿越機多用細電,因為大電太重耗電亦多。另外還得兼顧功率,功率越大爆炸力越強,以應付高速攀升及空翻等動作。他們說,一塊電池最多只可玩5分鐘左右,所以每次都會帶上十幾塊電池。

電子變速器

簡稱電變,負責控制供電量,每個摩打均需配備一個。主要留意「A數」(電流量),越高代表供電量越大,反應更快,急停及加速更得心應手。

機槳

主要有4、5及6吋,雖要配合機臂距離,150mm或180mm的只能用4吋,180mm以上的則可用5至6吋機槳。另外,大槳浮力較大較易操控,細槳則較靈活。一套四隻,約$20至$30。

最大障礙 場地難求

在香港玩「穿越」,最難是找場地,阿凡說:「香港有好多公共地方,但可以玩穿越嘅就少之又少,一嚟高速飛行始終有一定嘅危險,二嚟場地至少要有七人足球場咁大先過癮同安全。」還有頻道,現時穿越機用的頻道一般只容許5機同時使用,否則便會jam線,場地少導致玩家太集中,結果陷入死胡同。他們亦表示香港玩家應依循民航處的〈操作無人駕駛飛機(無人機)系統〉指引,限制飛行高度及範圍,以及選擇遠離人群的空曠地方放飛,免生意外。

facebook專頁:RC15E Toys Shop

記者:韓繼聰
攝影:伍慶泉、鄧鴻欣
編輯:陳國棟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