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人一向擅長設計入屋產品,除了人人認識的Marimekko和iittala,還有不花巧,以實用作賣點的Fiskars經典橙色剪刀。位於首都赫爾辛基西面,相距一小時車程的Fiskars Village,便是這個經典設計的發源地。
Fiskars Village去年慶祝成立365周年,這條現今住了六百多人的小村落,背後除了牽涉一把剪刀的誕生,還有芬蘭的歷史命運。故事要由17世紀開始說起,當時芬蘭被瑞典統治,作為嶄露頭角的北方勢力,瑞典全力發展工業,為了減低對自身的環境污染,便把鐵礦運到芬蘭進行開採及提煉。因為鄰近港口,加上被森林和河流等有利資源包圍,Fiskars Village便成為芬蘭的鑄鐵重地,高峯時期,在此聚居的工人連家眷超過一千人。
相安無事,過了百多年,俄羅斯在瑞典的手上搶過芬蘭,沒有了源源不絕的礦產供應,靠採礦為生的工業小村只能轉型,生產技術要求較高的鐵器,據說全國七成用來耕田的犁,都是由Fiskars Village生產。久而久之,Fiskars專門出產工業和家用鐵製器具,名字漸漸響亮起來。1967年,Fiskars推出了第一批塑膠手柄的剪刀,奪目的橙色吸引了眾人的眼球,兩邊不對稱的手柄,按照母指和食指的弧度,設計合乎人體工學的握位,剪刀一夜之間大受歡迎,成為每家每戶的好幫手,至今在全球賣出15億把,稱得上是剪刀之首。
Fiskars的剪刀賣遍世界各地的同時,生產線亦隨大勢逐漸往外移,Fiskars Village早已不是烏煙瘴氣的工業村。二三十年前,品牌為了保存這個地方的歷史和精神,再一次將工業村轉型,將昔日的廠房、宿舍和學校,改造成為藝術家的工作室,以低廉租金招覽藝術家和手作人進駐,讓這裏成為一條熱鬧的工藝村。如今村內住了六百多人,都是由全國各地遷來的藝術家和手作人。廿年前已經進駐的陶瓷藝術家Karin Widnäs,便帶頭和其他藝術家連結起來經營合作社,建立平台出售作品,又集結力量策劃展覽,自力更生,將他們的創意和手藝發揚光大。
Fiskars Village
網址: http://www.fiskarsvillage.fi/
記者、攝影:陶思敏
鳴謝:芬蘭旅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