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周日登虎穴寺失敗,記者周一轉往延布市追蹤港足操練,先要體驗「搵命博」第二擊,橫跨由鐵線織成的吊橋。短短約10米的距離,記者看到腳下洶湧河水膽顫心驚,但原來這條看似可怕的帕羅河,養活無數國民。
港足周日抵埗後直接前往延布市,記者與睇波團周一由導遊開車從帕羅轉往延布,採訪港足賽前最後備戰。路程約一個半小時,沿路全是彎彎曲曲的山路,半途導遊突然停車,引領我們走下山坡,一試跨越吊橋的滋味。這條吊橋建於15世紀,連接遠處的寺廟,在2008年曾進行修復,但所用物料依然堅持簡樸風格,採用巨型鐵扣與鐵線。別看構造簡單,導遊卻說每次可讓19人過橋。
經歷前日冒雨登虎穴寺一役,區區吊橋自然不算甚麼,但走在鐵絲網上,看到腳底下的急流,短短約10米都要步步為營。導遊Kezang說:「這裏正是帕羅河及延布河交界,河流在不丹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我們主要收入除了旅遊業及農業,就是借助河流作水力發電,把電力售予印度及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