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內存活率僅20%

兩年內存活率僅20%

【本報訊】妤妤患上的「再生障礙性貧血」罕見兼近乎無藥可治,隨時流血不止或感染惡菌,故盡快找到脗合的骨髓移植是唯一出路。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科顧問醫生成明光指出,像妤妤般18歲以下兒童患上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個案,每年少於10宗,一旦無法找到脗合骨髓移植,兩年內存活率僅得20%,此症屬於極罕見疾病,成因不明,部份或與遺傳有關。

新技術須克服排斥問題

成明光指出一旦病人血小板指數低於20,中性白血球低於1,即屬嚴重個案,「(血小板不足)掂吓或撞到都可能會流血,一旦腦出血不止,更加會冇命;若白血球過低,抵抗力唔好,則容易感染細菌,例如傷風咳都會變成肺炎等」,因此必須移植骨髓,一般會由病者家人捐出骨髓,兄弟姊妹有25%機會脗合,成功移植率達八成,但若家人不脗合便須先進行免疫治療,若仍不成功才會在本港和骨髓庫尋找非親屬的骨髓,但過程漫長。
妤妤另一希望是試驗中的療法,她父母透露,主診醫生曾建議採用新引入的「半相合骨髓移植」技術,因兒童遺傳基因各有一半來自父母,因此醫院會同時抽取父母幹細胞,在實驗室內取走引起排斥的T細胞才移植到患病孩子的身上。成明光指出,此新技術有超過一半成功機會,但必須先克服排斥問題。
■記者郭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