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去年貧窮人口達96萬人,較前年減少1萬人,貧窮率微跌0.2個百分點至14.3%,政務司司長兼扶貧委員會主席林鄭月娥承認,貧窮狀況只算平穩,「唔能夠講有大幅改善」。受水貨客困擾的北區貧窮率達16.5%,是貧窮線訂立三年以來首次躋身五大最窮地區,超越人口老化的黃大仙區,位列第4。
記者:王家文
第三屆扶貧高峯會昨舉行,並公佈去年本港貧窮情況。去年全港貧窮人口有132萬,貧窮率19.6%;在恒常現金包括生果金、長者生活津貼等介入後,貧窮人口下降至96萬人,貧窮率為14.3%,分別較前年減少1萬人及0.2個百分點。以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劃界的貧窮線則上升,4人家庭貧窮線為1.64萬元,上升1,000元;1人住戶維持3,500元。
明年推行在職家庭津貼
特首梁振英指扶貧工作初見成效。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則稱,去年貧窮率雖是過去6年新低,但情況只算平穩,「唔能夠講有大幅改善」。去年有13.62萬在職貧窮戶,涉近46萬人,減少5.8萬人,貧窮率下降1個百分點至7.9%。林鄭指明年第二季會推行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涉款30億元,估計約70萬人受惠,有助降低貧窮率2個百分點,相信在2017年貧窮狀況會有顯著改善。
被林鄭形容為「冇乜新意」的地區貧窮情況,個別地區有顯著變化。基層集中的深水埗以貧窮率18.2%蟬聯「冠軍」,北區則由前年第7位升至去年第4,是貧窮線訂立3年來首次打入頭5名,貧窮率更按年上升1.5個百分點至16.5%,貧窮人口達4.84萬,失業率16.6%。貧窮報告分析部份原因是區內就業情況轉差,失業率上升及全職工作人口比例稍降。
北區是水貨客重災區,近年金舖、藥房等遍地開花。北區水貨客關注組今年6月曾統計上水石湖墟一帶有多達57間走私貨專賣店,比前年同期大幅增加逾7倍。關注組發言人梁金城指,區內工業區大多被用作經營水貨,部份會聘內地人當水貨客,無助推動本地就業。新落成屋邨以新移民佔多,或從舊區遷入,部份人收入不高,拉高貧窮率。同被水貨客攻陷的屯門及元朗,貧窮率分別為14.9%及14.8%,位列第7及第8。
水貨店增 老人就業困難
經濟學家關焯照認為,北區發展趨向單一,零售店主要迎合內地客,且多聘請年輕人,「但佢哋未必住喺北區」,加上人口老化,老店被趕走,區內中老年人就業困難,推高貧窮率。北區區議員劉國勳說區內劏房漸多,交通配套不利就業,也令貧窮情況惡化,促政府在區內引入創新科技、環保等輕工業。
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幹事李彥豪建議成立地區專責扶貧小組,推動地方經濟。扶委會委員何喜華批評政府忽視地區扶貧,更諷刺是在扶委會中「冇機會討論經濟政策點去發揮扶貧作用」。
扶貧高峯會舉行期間,立法會議員梁國雄高叫「梁振英唔好干預學術自由」;數名基層團體成員也高舉示威牌批評梁「扶貧工作揸流攤」。社協和社民連等在政總外請願,促盡快落實全民退保及增加扶貧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