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ver:為「香港電動方程式」正名 - 陳恩能

Sunday Fever:為「香港電動方程式」正名 - 陳恩能

我承認,我固執,甚至可能有點萌塞。在香港不再食詐糊、宣佈落實明年十月舉辦Formula E香港站的大喜日子,我質問自己,我是否過度執着呢?但我想問:甚麼是電驅呢?大家google一吓,就會發現當你輸入「電驅」後,即自動彈出「蚊器」或「蚊機」兩字。對,電驅是蚊拍的朋友。我明,以純電力驅動的車嘛!老老實實,那不就是電動車嗎?Tesla、寶馬i3和福士egolf都不是叫電驅車吧?有人說,四驅車我懂,《鬼驅人》我都懂。電驅?我識條鐵。
我對繙譯比較執着。如果是外國人名,我認為應該以當地語言的發音來譯。例如:當知道自己早年讀錯四屆F1冠軍Vettel的發音後,便鮮有再以「華迪爾」這我認為錯的譯名來稱呼他。如果項目已有漢字譯名的話,我會選擇尊重歷史。例如:在我心中,李慧詩贏的奧運單車銅牌,是來自源於日本、並擁有超過60年歷史的競輪(keirin)項目,而非大陸叫的「凱林」。何況,這普通話音譯也不盡準確。
Formula E也一樣,本來就有譯名。去年九月,北京舉行歷來首屆的揭幕戰;兩周後再於北京揭幕的第二屆比賽,都是叫電動方程式。叫「驅」或「動」,看似無關痛癢,但我非常着緊。因為,這次關注的不只是體育、而是港聞以至國際華語記者。當Formula E官方中文網寫的都是「電動方程式」(截至上周五),你譯「電驅」就是錯,一個非常大的錯。做人做事都見微知著,我只希望香港站是完美的。Sorry,我是處女座。

陳恩能
(丹尼爾)體育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