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你同行︰乳癌新療法前哨淋巴結檢查 - 張淑儀

乳你同行︰乳癌新療法前哨淋巴結檢查 - 張淑儀

有位醫生同我講,他遇到一個病人,臨床診斷是第一期,乳房可以局部切除,術後再輔助電療。但對於腋窩淋巴結,病人就擔心有手尾,不如全切。醫生跟隨她的意願,做了兩組腋窩淋巴結切除。
這位病人可能沒有考慮,腋窩淋巴全切的好處與壞處。現今乳癌的治療,已非單一手術可解決,還要根據病情期數及癌症特質,加上輔助藥物治療,減低局部及遠端復發,腋窩淋巴是決定期數的重要資料。
九十年代以前,醫生都是依賴腋窩淋巴全切除,然後用病理化驗去斷定有幾多粒淋巴受影響,決定期數及跟進的治療。割除淋巴數量越多越準確,一般割除十幾廿粒亦十分普遍。那時,後遺症不少,經常有病人手腫及發炎,要進醫院打抗生素及吊起上肢來消腫。
自1996年發現早期乳癌,如果臨床及影像檢查都看不到淋巴結受感染,就可透過前哨淋巴追蹤,顯影出頭二、三粒淋巴,作為癌轉移的必經地,擇取這幾粒淋巴去化驗,不單可以更準確反映淋巴狀況,更可作詳細斷層切片,就算是微量擴散都可以檢測到,而毋須犧牲其他沒受影響的淋巴,減低手腫機會。腫瘤如果直徑2厘米或以下,淋巴有轉移的機會少過兩成。那麼八成人就毋須將腋窩淋巴全切。
香港乳癌基金會發佈了最新研究,淋巴全切除的病人手腫機會高達30%,而只是前哨淋巴切除的只有7%,這麼大的分別反映了只切除前哨淋巴的好處。我們當醫生的,就有責任向病人解釋各種治療方法的分別,為病人分析及提出適切的建議,讓病人掌握最新資訊,從而作出明智決定,而不是單憑直覺的判斷。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香港乳癌基金會電話:2525 6033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