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隨人口老化,本港去年增加約4.4萬名65歲及以上長者,人數達97.86萬。在恒常現金政策介入下,去年長者貧窮人口有29.38萬,較前年增8,300人,貧窮率30%,微跌0.5個百分點,平均每3名長者就有1個活於貧窮線下。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多番強調長者貧窮情況被高估,但學者反駁政府意圖淡化問題。
林鄭指貧窮線採相對貧窮概念,只計算收入,但長者多沒入息,故統計上被界定為貧窮,當中包括低收入高資產者,從而推高長者貧窮人口和貧窮率,容易讓人「揸住呢啲數攻擊特區政府」。她又指貧窮長者中有25萬屬非綜援戶,逾半報稱沒經濟需要,稱有經濟需要的不足3.5萬人。
退保年底進行諮詢
惟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直言有關觀念過時,因長者只能靠積蓄生活,部份人生活水平甚至低於綜援戶,「呢個就係佢哋嘅經濟需要」。他指即使長者有資產也不代表不窮困,「好多長者有60、70萬都唔敢使,都唔知活到幾歲。當你冇一個好穩定收入能夠安心生活,都一樣係窮」。他指數字只反映現象,「社會裏面有好多長者生活係好困難,大家有目共睹」。
退保於今年12月進行為期6個月的公眾諮詢。協助政府研究退保的周促政府提出退保方案諮詢市民,無論屬全民與否,「先可以喺社會上凝聚共識,若仲問人贊唔贊成全民退保,會造成社會更大分裂」。他指政府在退保立場傾向幫助有經濟需要人士,「不如坦承同市民講,政府係唔主張全民退保」,不應繼續拖延。
■記者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