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導航:中國經濟放緩 美元強勢拖累環球商品寒冬 有排捱

投資導航:中國經濟放緩 美元強勢拖累
環球商品寒冬 有排捱

環球商品價格今年持續插水,除銀價外今年所有主要商品均全線報跌。面對環球經濟增長放緩,特別是增長火車頭中國經濟持續向下,加上美國加息在即美元走強,而產油國之間更利用產量大打價格戰之大環境底下,預料商品寒冬期有排未完結,投資者亦未是時候低撈相關資產。

現時環球經濟正吹冷風,主要經濟體系除美國及英國因為經濟略佳,已有加息眉目外,其餘地區包括歐洲及日本都仍然在大力推行量寬政策刺激經濟。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同樣開始到達了增長樽頸,令商品今年走勢與之前十年呈相反格局。

多個大宗商品產能過剩,價格長期低位徘徊,部份資產先後進入熊市。

多種商品面臨產能過剩

過去一段長時間,由於亞洲經濟蓬勃發展,刺激了原材料需求快速增長,大宗商品市場因此進入長達十年的超級周期。多項大宗商品價格一度在2008年創下歷史新高,令農產品、礦產品和能源產品生產商加大了供應。但時至今日,受全球大買家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拖累,多個大宗商品產能過剩,價格長期低位徘徊,部份資產先後進入經濟學定義上的熊市。
雖然內地經濟表面仍維持7%增長,但實際反映經濟情況的多項數據正不斷轉差,顯示經濟每況愈下。其中,反映製造業活動的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連續7個月下跌,最新9月數值為47.2,持續低於50榮枯分界線以下。
統計局公佈,8月內地企業利潤按年跌8.8%,跌幅比7月擴大5.9個百分點,其中主要原因正是工業產品市場需求疲弱。8月份,工業產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5.9%,降幅比7月份擴大0.5個百分點;原材料購進價格同比下降6.6%,降幅比7月份擴大0.5個百分點。內地企業持續不景,對商品需求大減。

油組成員國頻打價格戰

內地以「克強指數」衡量實體經濟表現,包括發電量和鐵路貨運量兩大指標。今年頭8個月,內地發電量增幅只有0.5%,遠遠低於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除發電量數據疲弱外,發改委公佈今年頭8個月鐵路貨運量按年跌10.9%, 8月份跌幅達15.3%,較7月份的10.9%跌幅又再擴大。而反映內地工業能源需求的煤炭價格亦不斷下跌,最新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首次跌破每噸400元大關,按年跌17%。
除中國因素影響外,美國臨近加息邊緣令美元轉強,亦令商品市場無運行。由於主要商品全數以美元計價,市場一炒儲局加息憧憬,強美元即時令商品市場大瀉,這情況在過去一年以來幾乎已形成趨勢。
人為因素更加是商品寒風吹得更猛烈的原因,隨着油價持續走低之際,美國石油產量仍有增加;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同樣在努力維持其在亞洲仍在增長的市場份額,多個成員國仍持續大打價格戰,繼上月其他海灣產油國下調了價格之後,沙地上周亦大幅下調石油出口價格。在此情況下,油價尋底情況仍會持續。

【專家意見】

暫不宜增持黃金

商品大王羅傑斯:「原油價格最終將會跟隨基本因素而反彈,所以仍然會看好其他商品長線的前景,尤其是農產品。現時不會增持黃金,若果金價跌穿每盎斯1,000美元,便可以重鎚出擊,因為屆時相信環球經濟將面臨重大的震盪,促使人們重投黃金的懷抱。」

羅傑斯

油價恐試20美元

高盛商品研究部環球主管Jeffrey Currie:「全球供應過剩的情況持續,銅價和油價恐怕難以翻身。油價方面,有機會下試每桶20美元,又指低油價時代恐持續十五年。另外,估計銅價明年下試每公噸4,500美元,即較現水平有逾一成下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