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一家之煮】
初見王士敏,知道他是越南華僑,劈頭便問他,香港哪兒可吃到美味越南牛肉湯粉?他笑而不語。他看到牛肉湯粉在香港某些餐館上桌時,連一盤地道食法必備的香草生菜都沒配上,他記憶中的越南牛肉湯粉不是這樣,很不是味兒,索性不假外求。這次他做了媽媽教他的版本,牛肉和小小一團河粉其實未算重要,是那口清醇牛骨湯,足以讓他回味家鄉。
王士敏說得一口地道廣東話,他父親是佛山人,母親是越南人,家中以廣東話為主。五、六十年代,南北越內亂,為了積存走難資本,當年是小孩的王士敏和家人由城市搬到北越一條小村莊生活。王士敏憶述,村莊自給自足,牛肉湯粉卻不是家家戶戶都會自行做的越南美食。「那時劏牛是整條村的大事!」王士敏說,全村人會聚在一起,有人負責宰牛,「除了牛骨,牛雜也會拿來熬大鍋湯,不會浪費!」熬湯期間會把牛肉起片,大媽會拿出大篩,即席用米漿蒸米粉,湯一熬好,放上牛肉淋上湯,大伙兒說說笑笑地享受一場田野盛宴。
牛骨湯最緊要足料
六十年代初,12歲的王士敏跟家人來香港落腳。1978年,王媽媽在中環和安里開越僑協會,賣越南牛肉粉和簡單小吃,他這次示範的牛肉湯粉配方,便是媽媽的真傳。牛肉湯粉的靈魂是牛骨湯,要做得好,關鍵兩字:足料。骨要足,時間要足,配料不能貪,只要白胡椒粒、八角和洋葱。湯要熬得好,除了不要中途落鹽,也有細節要留意,例如要凍水落料,骨頭和水同時慢慢加溫,湯會更易出味。那清湯入口舒服,恰似婉約溫柔的越南佳人。
王士敏Marco
越南華僑,曾在越南餐館工作,後赴馬來西亞學習著名「楊氏肉骨茶」,十年前在港開設星馬餐館「自悠廚房」。
越南菜靈魂 富國純魚露
越南魚露味鮮香醇,以富國島出品的魚露最靚,濃度分25度、35度、40度和60度,度數越高表示越濃,用來醃肉或做醬汁通常用25度。
越南牛肉湯粉
牛肉湯粉最重要的當然是靚湯底,如果能用上帶牛脂較多的牛筒骨來煲便最香濃,但牛筒骨難求,退而取牛骨亦可。如果家中沒大煲而要小量製作,則可改為燉煮,份量以器皿為準,放入骨至湯煲的三分之一高,再注水至八成滿。
牛肉湯底材料(8升湯煲)
牛骨 3斤
牛坑腩
1斤半
洋葱(去皮) 1個
白胡椒粒 15粒
八角 4隻
水 適量(按湯煲大小而定)
湯粉配料
牛柳
半斤
幼河粉
適量
魚露
適量
洋葱(切幼圈) 半個
芽菜 少許
芫荽及葱花 各適量
配菜
生菜 1棵
九層塔香葉 1棵
芽菜 1小撮
小青檸及辣椒 適量
湯底做法
1.燒一鑊水,放入牛骨和牛坑腩汆水,直到肉表面變色,浮起泡沫血污後取出,沖洗一下。
2.空湯煲中加入白胡椒粒、八角和原個洋葱,放入牛骨和牛腩,再落清水至煲的八成滿,以大火煲15分鐘。
3.收細火繼續煲兩小時。熄火焗1至2小時後開蓋,檢查牛腩是否腍身。取出牛腩,讓牛骨湯繼續煲1小時至水位約五成滿,熄火取走骨。
湯粉做法
1.把牛柳切薄片,幼河粉放入滾水中灼至軟身即可取出。
2.洋葱切幼圈,芫荽切碎。在碗底倒入半湯匙魚露,落河粉及鋪牛肉片,再放洋葱、芽菜、芫荽和葱花,最後把牛骨湯注入碗中,所有配菜同上。
貼士
牛柳要切得薄才易熟,烹煮前可把牛肉雪至攝氏零度,表面變稍硬便較易落刀。
炭火烤蔗蝦
平日在越南餐廳見的蔗蝦都是把蝦肉包在蔗條上或炸或燒,但Marco說他在越南的小村莊居住時,做法是把蝦以蔗片夾起,原隻以稻草燒,直接原始的美味。
材料
青蔗或黑蔗 1/3條
南美白蝦 4隻
蒜苗 8條
牛油 1湯匙
巴基斯坦岩鹽 少許
白胡椒粉 少許
紹酒 1茶匙
做法
1.白蝦剪頭、腳,在背部剪開攤平,去腸,撒上岩鹽、白胡椒粉和紹酒略醃。
2.燒熱鐵鑊,收細火,塗牛油,放上白蝦兩面煎至八成熟。
3.蔗切成比蝦長兩吋的薄片,先取一塊蔗片,放上蝦,再鋪另一塊蔗片,夾實,用蒜苗紮實,插上牙籤固定。燒熱炭火,把夾好的蔗蝦烤至兩面帶焦黃,讓蔗香滲至蝦肉即成。
貼士 棄竹蔗而用青蔗或黑蔗,因為燒起來會更甜更香。
記者:謝翠玲
攝影:伍慶泉
編輯:李寶筠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