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說夫妻一個凹、一個凸,才湊成完美組合,患痙攣的阿慈和患小兒麻痹的偉華,各有身體缺憾,卻是一個完美組合。懶理家人反對,19年前他們排除萬難結為夫婦,廝守至今。即使阿慈近年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偉華仍堅持:「一路照顧佢,直到人生終結!」只願能陪着你走過千山過千海,一起走到生命盡頭。
記者:劉秀蘭 攝影:黎梓緯
50歲的阿慈,出生時患黃疸病,家人沒及時求醫,其後病情惡化致全身痙攣,多年來須坐輪椅代步,早年她亦向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求助,獲讀者市民捐助購買一部電動輪椅。因病情影響,阿慈說話結結巴巴,同齡丈夫偉華義不容辭替她代言。不過,這一切在偉華眼中都是值得的。皆因偉華幼年時亦有相同遭遇,一歲半時發高燒,家人亦未即時帶他求醫,結果患上腦積水及小兒麻痹症。
命運牽引,兩個因不同病患,卻同樣導致身體機能衰退的人,因一幀照片結下宿世緣。偉華說,那些年兩人同讀特殊學校,分處同一機構的不同學校,15歲時二人到烏溪沙參加聯校宿營,晚上各自在營舍內散步時初遇,並與另兩位義工攝下四人合照。
匆匆一別,4年後二人在庇護工場重遇,一個當木工、一個做電腦排版員,因為「把聲熟」,偉華大膽問阿慈是否相中人成功打開話匣,結為朋友。其後阿慈轉到其他庇護工場,二人又再分開,直至1994年,已屆29歲的阿慈回到偉華工作的庇護工場,雙方才發現互相欣賞對方,走在一起。
不過當時雙方家人以兩人無法自理,走在一起只會拖累對方堅決反對。為證明自己有能力照顧另一半,偉華走「外母政策」,煲愛心湯水打動對方,每日拿湯水給阿慈母女飲用。阿慈家電器故障,偉華又攬上身,代致電有關部門查詢,細心加愛心,終打動阿慈母親,獲大讚「好仔」,缺口打開,令女家對他完全改觀。
阿慈和偉華排除萬難,正式拍拖,兩年後結婚。走在一起不容易,二人婚後更珍惜對方。偉華行動較自如,家中一切,甚至買餸煮飯由他一手包辦,雖然菜式是簡單的蒸魚烚菜,已教阿慈感動。
四年前,偉華因關節痛需用輪椅代步,有時他扶着牆或物件亦可慢行;而阿慈近年也受頸骨、腰等痛症,以及哮喘、鼻敏感困擾,四肢機能退化,起床及坐臥動作要數分鐘。偉華坦言不知能夠照顧阿慈多久,但行得一日都會履行當日結婚照顧對方終身的承諾。至於當日的陳年合照,至今已不知放在那裏,但卻見證這段不被看好的戀情,由蘊釀,萌芽,到開花結果。
偉華是老夫子漫畫迷,相信愛情就如老夫子漫畫一樣歷久常新,每代人也百看不厭。他深信與妻子的感情,會像家中養了七年的巴西龜一樣,雖然步伐慢,但終能陪着你走,希望一生一世也不分,同行走到終點,細水長流。二人現居的公屋單位已入住18年,昔日的安樂窩已不安全,因為衣櫃木床已失修破爛,4年前二人「打地鋪」,但為方便阿慈起床和轉身,急需一張特製的床,至於家中衣櫃亦破損,櫃門恐會隨時墮下。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多年前曾轉交善款協助「阿慈」購買電動輪椅。近日,關顧主任了解「阿慈」的近況後,得悉她無力購買衣櫃。盼善長施予援手,令「阿慈」能更換破舊的衣櫃,以增加家居安全。
「阿慈」暖流編號:C1121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facebook專頁: http://bit.ly/facebook_adcf
蘋果基金YouTube頻道: http://bit.ly/youtube_adcf
蘋果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如捐款至指定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捐款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蘋果日報》亦捐出1%盈利予基金,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受惠人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捐款人意願,把善款送交指定受惠人。然而個別受惠人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繫,甚或受惠人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