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電視節目要拍米舖,找到石硤尾邨的「成興泰」。
如今香港人買米多數在超級市場買袋裝米,到米舖買米的人越來越少,米舖也就越來越少。「成興泰」兩代人經營了四十多年,店主德哥夫婦在上一代手上接過生意,從店中伙計分工合作做到現在兩公婆從進貨到送貨一切親力親為,這一行也真是買少見少了。
店中陳設用具依舊幾十年前,裝米的木桶,篩米的扁篩,還有一台當年只用了一百元從澳門買來的鼓風機,德哥一邊給我們示範鼓風機如何為大米飛砂走石,一邊指着鼓風機裏一台電風扇說,現在買把風扇都要四百塊啦!時光也就在鼓風機嘩啦啦的響聲中停住了。
以前的米舖叫「糴米舖」,買米叫「糴米」,這個「糴」字看一半就明白意思。攝影師振雄說,他小時候母親常跟他說:去樓下糴五斤米!那時候到了米舖,按不同的口味糴米,想要口感強些選香米,想要甜潤些買珍珠米,米舖裏還專門有負責溝兌米的師傅,根據客人的口味,將不同種類的米溝兌均勻。德哥說,這些工夫,現在都由他一人做了,客人也都是老顧客,有的一次只買一斤米。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香港經濟興旺,那時常聽人說一句話,叫作「銀行多過米舖」,可想而知,那時米舖還是很多的。到了今天,連銀行也越來越少了。時移世易,不定哪天人們會說「XX多過銀行」。「成興泰」對面一排舊石硤尾邨都已經拆掉,吊機上落,在起新樓。德嫂說,不知幾時就拆到他們這一排了,到時就得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