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藥房違規出售未處方藥物猖獗,更「揚威」海外。美國彭博財經(Bloomberg Business)報道指近年不少內地人湧港買藥,即使未有醫生處方仍買到癌症及肝炎藥物,藥劑師指情況普遍,醫學會前主席亦狠批衞生署監管不力。醫生指藥物價錢相差太遠不排除是假藥。
彭博昨在網頁刊出報道,指近年藥物成不少內地旅客掃貨目標,其中尖沙嘴龍城大藥房更是內客旅客赴港聖地,不少同名藥店亦相繼出現。
彭博記者走訪本港40間藥房,有多間指可在無處方下出售抗癌及丙肝藥物,包括Herceptin及Sovaldi等,有藥房稱可以2萬多元港幣出售Sovaldi,但同等份量在美國售價達65萬元。
報道指因內地藥物較昂貴及質素無保證故吸引內地客,有旅客稱曾以2萬元買Herceptin,先付定金翌日取貨,她指是為內地患癌親友買藥,價錢較內地平三成;有女遊客指以往亦買過抗癌藥,表示很易買到,二人均無醫生處方。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直指違規賣藥情況普遍,以癌症及丙型肝炎藥物最受內地人歡迎,因部份內地無法買到或售價貴一半至一倍。他指衞生署「放蛇嚟嚟去去得個幾個人,連外國都知香港係乜藥都有得賣嘅天堂」。
售價便宜 醫生:或為假貨
醫學會前會長蔡堅直斥情況十多年無改善,由以往類固醇周街賣至現在賣抗癌藥,衞生署拒加重懲罰。港九藥房總商會理事長劉愛國承認有不法藥房違規賣藥,但情況不普遍,亦有藥房堅持客人在港求診取得醫生紙才售藥。衞生署指有機制突擊巡查藥房,亦有就非法售物進行試買行動,自2011至14年,該署曾巡查藥房4,775次及共處理67宗涉藥房非法銷售處方藥而定罪個案。
有醫生指,若藥房售價與正價相差很大不排除是假貨,丙肝及癌症複雜,自行服藥有風險,假藥如有雜質會危害健康。
■記者鍾雅宜、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