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大學生會、港大校友關注組、港大教師及職員會聯同18個進步專業團體破天荒於今日合辦黑衣集會,捍衞港大學術自由。這場風波連日來引起國際關注,《華爾街日報》昨發表以〈清洗香港大學(Hong Kong University Purge)〉為題的評論文章,形容今次親北京力量恐嚇及打壓陳文敏,是佔領運動後的報復行動。文章分析港大校長馬斐森將會是下一個被親北京力量追擊的目標。
記者:謝明明
文章開首形容香港的新學期已是噩夢開始,指港大校委會以嚴苛態度否決港大前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出任港大副校長,是政府在佔領運動後,向支持民主的學者採取的報復行動。文章指,陳文敏被針對原因,除本身是人權和憲法的泛民法律學者外,另一死罪是與佔中三子之一的港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共事學術工作。
文章稱,許多年輕港大學者並無參與近日連串捍衞港大學術自由的活動,以免影響仕途。文章又指出,港大校長馬斐森將會是親北京陣營的下一個追擊目標,指從近期種種迹象,包括親北京媒體批評馬斐森不合資格,並刊登馬遭黑客入侵的私人電郵內容;更有示威者到港大抗議,揚言趕走馬斐森。
文章直指,港大學術自由被侵犯事件,其實是明目張膽攻擊香港自由及繁榮的根基行動的一部份,即獨立的司法制度、廉潔的執法和新聞自由,文章警告這將要付出很大代價。
師生今穿黑衣集會
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亦在電台節目上指,港大校委會否決陳文敏任命背後有政治干預,指港大遴選委員會經過嚴謹過程才選出陳文敏,校委會否決有關推薦,違反一貫做法。他明言,「校委會否決理由是合理還是荒謬,公眾可自行判斷」。張達明質疑為何「有經驗有知識有能力嘅一班人,無端端點解要做出一啲違反常理嘅事」,又指校委會成員不是以前只懂叫口號的紅衞兵,與他共事過的人都覺得他們是「好叻嘅人」,但今次事件,至今仍未堂堂正正講出否決理由,他促請校委會盡快交代否決的理由。
今晚6時,港大學生會、港大校友關注組、港大教師及職員會聯同18個進步專業團體在港大合辦黑衣集會,其間會有師生、校友和團體分享。有份參與今次黑衣集會的港大校友關注組召集人葉建源稱,校方和校委會並無代表出席。他又透露,早前兩度邀請港大校委會主席梁智鴻,舉行公眾論壇公開交代否決陳文敏任命事件,但遭對方拒絕,葉批評梁迴避責任,違反校委透明問責的原則。
針對《華爾街日報》的評論文章,葉建源說,不排除馬斐森會成為下一個被打壓的目標,他警告這種不計後果打擊學術自由、犧牲大學的政治鬥爭,會嚴重打擊香港的國際學術聲譽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