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抗癌等非處方藥「周街賣」,有業內人士透露,藥房未必從正廠取貨,而是取自私家醫生。消息透露,由於醫生一般能輕易向藥廠取得不同藥物,「即使眼科醫生都可以攞到腫瘤藥」,故有人鋌而走險取藥後而轉售予藥房圖利,該業內人士形容,「有專科醫生甚至買藥量仲多過一間公立醫院」。
涉私隱 毋須交代用途
據了解,部份藥房除了向正廠取藥,更有另類途徑,「有唔少藥物嘅來源係來自私家醫生,因為醫生可以買唔係佢專科嘅藥,例如眼科醫生都可以攞到腫瘤藥,亦唔使向當局交代點樣用」。他指有少數醫生以賣藥圖利,向藥廠取藥後再以高價售予藥房。他解釋,因涉及病人私隱,當局甚少過問醫生的藥物去向,即使衞生署知情亦無法調查。有指部份私家醫生多達二至四成的收入是賣藥而來,據了解,有專科醫生每月的買藥份量比公立醫院還要多。
醫學會前會長蔡堅稱,醫委會無收過相關投訴,亦無證據顯示有私家醫生有此情況,難作評論。
■記者鍾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