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建(1038)併電能(006)的交易,儘管集團早前大開輿論機器,不斷對外吹風稱唔會加價,但仍難抵檔電能股東一片反對之聲,長建終面對現實,宣佈加價。不過,長建並未有如市場預期般,大幅提高對電能的換股比例,反而選擇增加特別息,由原本每股派5元,增至每股派7.5元;至於換股比例就只由1.04,略調升至1.066。
市場口痕友說,長建選擇透過增派息來吸引電能股東支持交易,屬「走精面」之舉,畢竟電能街貨既多且散(少數股東佔61%,而至今只有一個基金持貨多於5%),交易能否通過,散戶影響力頗大,故以「現兜兜」派畀你的現金作利誘,效果可能更好。另外,如透過提高換股比例來加價的話,長和(001)所持的長建權益就會被攤薄;相反增派特別息,長和則仍可多收股息,一家便宜兩家着。
按長建未加價前的建議,如電能小股東贊成合併,則每股電能可收取5.2元cash。但電能向來派息豐厚穩定,就算小股東反對交易,今年估計亦可穩袋每股約2.7元股息。所以股東如覺得畀人陰乾「條氣唔順」,大可威脅vote down交易,所付出的機會成本其實唔大,揸返電能,收多一年股息都返晒黎。惟如今長建加價,電能小股東如贊成合併,即可每股袋8蚊,相當於電能近3年股息。呢個價仲值唔值得同佢鬥長命?可能有人會諗一諗。
講到尾,就算長建加價,整個package較電能公佈交易前的溢價,亦只不過得15%(未加價前是9%),以私有化一間上市公司而言,絕對唔係一個慷慨的offer(過去5宗香港上市公司私有化交易的溢價,平均達22%至41%)。電能坐擁的680億元現金,大部份仍是透過派息分咗畀終極控股股東長和,這大前提始終沒變。李澤鉅今次可能沒攞走晒枱面上所有金幣,仲留返個銀畀你刮沙,但他仍然是「贏得好盡」。
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