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當地朋友語我:潮汕本來冇「打冷」這號名詞,宵夜粥品魚毛蝦毛魚飯小食,打冷這名詞香港傳過來的。
孰真?孰假?求證無門,問極不得要領。
正宗父母皆潮籍港仔,雖然難得通曉聽講潮州話,也無言以對。
一般認為,潮州人叫自己人: 架己冷,冷=人?冷=郎、男?打冷這個冷是否共通?然則似,而非。
打冷解宵夜小吃,雷勁一族雖然不缺黃洋達、黃毓民等躁貨,並不解釋吃頓宵夜都要捋起衫袖郁手郁腳嘛?
汕頭地頭文化人對我們說:打冷,的確香港傳回。
除珠三角廣府人、客家人,潮汕裔人口在港排第三位,於第四位江浙上海人之上,某些生活細節先出口再內銷,絕對可能。
自殖民地時代習慣,香港人愛在言語插入外語(不單止英語,毛衣=冷衫,冷=法文羊毛 Laine),如今去殖如火如荼,未知將來會否嚴禁富外語港人講法呢?
香港人講睇個究竟:打個Round。
打個Round,睇吓Po飛(P與B,L與R與N,S與Sh等等發音,是部份港人天長地久搞不清楚的口頭癱)枱上面有乜嘢食?攞多啲Sashimi,返轉頭,乜都冇晒囉!
去打冷:打個Round睇吓牙帶魚鮮明,定係大眼雞肥?豬大腸大碌,定有不常見粉腸?
打個 Round=打冷,不絕對也99%相信。
華洋亞拉非雜處社會如香港,百數年來衍生與本來純華人大陸話語模式極不同,無可厚非!更成就了過去港式過癮,港產片、Canto Pop、Kong Fashion之獨特。
潮州人?是廣東卻非完全粵文化產生的魅力,自數十年前汕頭初接觸,一直吸引我。年中幾次駛車上汕頭嚐獨特美食買粿買餃買滷水鵝是過去多年習慣。
今天,10月8號開幕至12號,遮打花園舉行「香港潮州文化節」,未必能展示潮汕文化之多樣及深遠,解一時之渴,急不及待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