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是文革成果?(李平) - 李平

諾獎是文革成果?
(李平) - 李平

【盡論中國】
學術成就、教育制度優劣之爭,一旦政治化就笑話百出。香港有陳文敏、李輝的學術影響力誰大誰小之爭,中國就有屠呦呦獲諾貝爾獎是文革的成果還是民國教育的成果之爭。湊趣的是,美國US News最新公佈的世界工程類大學排名榜,北京清華大學首次力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排上榜首,但有內地網站為證明中國理工牛叉,竟宣稱排名榜「前十名中有八個都是中國學校」,不笑掉牙都難。
北京大學畢業的屠呦呦是新科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她的「三無」(沒有博士學位、沒有留洋背景、沒有院士頭銜)身份,每一項都引發口水大戰,包括學術成就與博士學位的關係、留學與否與國際評獎機構的關係、中國科學院院士制度的弊病等。最出人意料的是,不是北大或清華在工程類大學中的地位之爭,而是屠呦呦的成果應歸功於文化大革命或中華民國的教育制度?
毛粉藉屠呦呦獲獎抽水,遠遠勁過李輝。身為歷史教師的紀連海就屠呦呦獲獎得出三個結論:「其一、完全是毛時代培養的;其二、百分百是走的毛澤東提倡的中西醫結合的道路的成果;其三、重大成就是在十年浩劫時期完成的。」毛粉因此讚頌毛時代是中國科技發展的黃金時代,甚至要求重新檢視文化大革命、向文化大革命致敬。
相對於人民網強國論壇的文革優勝論之爭,凱迪社區貓眼看人就有民國教育制度優勝論之辯。有網友指出:「從兩彈一星元勛錢三強、錢學森、鄧稼先,到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稍後的李遠哲,今天的屠呦呦,都充份證明了民國期間教育的成功和偉大之處。」
至於北大與清華的地位問題,屠呦呦獲獎並不會改變北大是綜合性大學,無法取代清華作為中國理工類大學代表的地位。搞笑的是,在最新US News世界工程類大學排名榜上,雖然清華升至榜首,浙江大學排第四、哈爾濱工業大學排第七,如果加上排第十的香港城市大學,中國也只有四間名列前十,真不知道十個有八個是中國大學的結論由何而來?
學術研究、大學教育難免受政治影響,但像中國和香港這樣,可以為政治需要而信口雌黃甚至無中生有,未免太過奇葩吧?
( https://www.facebook.com/appledaily.liping )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