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投資者似乎越來越關注中國股市的發展,在近期,不單止「中國股市」成為了網上搜尋器的熱門關鍵詞,而滬綜指跟美國標普500指數的相關性也越來越高──這頗為不尋常,因為一直以來,滬綜指與標普指數的相關性都頗低,對上一次兩者有這樣水平的相關性,已要追溯至2007/08年金融海嘯了。
很多分析員解釋,中國股市急挫,是中國經濟快速惡化的徵兆,而不少美國企業在中國都有龐大業務,中國經濟欠佳的話,肯定會影響到美國股市。
近來環球主要股市如美國標普指數、英國富時指數、歐洲Stoxx指數及日經平均指數等一同下挫,難免令人聯想到環球宏觀經濟有惡化的跡象,並將之歸咎於中國經濟大幅放緩,似乎言之成理。
然而實際上又是否如此?如果中國股市下跌,反映的是經濟崩潰的話,那麼中國股市自上年6月起曾大升逾100%,又是否等於經濟一同急升呢?當然不是。
全球投資者視中國股市為中國經濟的指標,實在是一大誤會。中國金融市場仍在初發展階段,每日成交中的八成,都來自私人投資者(散戶),而非機構投資者。相較之下,散戶在紐約交易所的佔比僅為不足2%。
眾所周知,經濟及個別股的基本面從來不是散戶的關注重點,且中國股市也充斥着大量的「股壇初哥」,他們剛剛學會用孖展投資,並未有做好風險管理,一旦市況逆轉,大量拆倉潮就形成了滔天波浪。
所以中國股市急挫,與中國實體經濟本身的關係不大,因股市而觸發的經濟崩潰,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部份投資者在是次股市急挫中可能元氣大傷,然而中國整體經濟仍未有受到很大的影響。
當然,目前中國經濟尚在轉型階段,增長回落是意料中事,幸好的是人民銀行已多番減息來穩住經濟,貨幣政策相信會進一步放寬,當中國經濟未如大家所想般脆弱,全球投資者都可以稍鬆一口氣。
安聯投資
本文內所載的資料於刊載時均取材自本公司相信是準確及可靠的來源。本公司保留權利於任何時間更改任何資料,無須另行通知。本文並非就內文提及的任何證券提供或邀請或招攬買賣該等證券。閣下不應僅就此文件提供的資料而作出投資決定,並請向財務顧問諮詢獨立意見。投資涉及風險,尤其是投資於新興及發展中市場所附帶之風險。過往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引。
本文件並未經香港證監會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審核。本文件只供參考之用,如於中國大陸使用,旨在為境內商業銀行根據適用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的法規法則而發行的代客境外理財產品,提供輔助資訊。
發行人為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
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Singapore Limited(12 Marina View,#13-02 Asia Square Tower2, Singapore018961(公司註冊號碼:199907169Z))是基金新加坡代表並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