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前特首曾蔭權正式被控告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這兩天在網上看到很多熱烈的回應,看得出一般市民對特區政府的法治仍然感到很灰,主要就是將事件提升到中共權鬥,更有人指是梁振英的政治操作,更指他是為了連任而先發制人。筆者並不完全認同,或許是對於一些國情的看法較為膚淺,但港人的反應完全不像過往的港人,更令人憂心。
筆者並不是法律界人士,只是前紀律部隊人員,在三十多年的工作經驗和有留意公務員犯法的案件看到,過去有很多公務員尤其是高官都會被告這條罪名,經過2007年的修法,特首是免於被控《防止賄賂條例》第三條有關收受利益的罪名,所以就控告這條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國能在三年前曾建議將法例修回,但到今天還未做到,意味着未來日子,特首將也未必會就收受利益而被檢控。就這一點,很多香港人還未知道。
易令人想到有政治考慮
記得很多年前,高級警司冼錦華曾經被控多項收受利益及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最後,冼錦華於收受利益方面的控罪上訴得直,但被控行為失當罪判囚兩年。看得出這條行為失當罪所控告的層面是很廣。正在監獄服刑的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在發出酒牌時被告的前警司黃冠豪等,被控入獄都涉及這條罪。
今次曾蔭權案的檢控期可能是破了香港的紀錄。不要少看這一點,因為香港人有無限的想像空間,記得當年冼錦華都調查很久才落案,但是不同之處是當年沒有將案件長期留在律政司手上。若果不是看到前刑事檢控專員江樂士近日又在電視新聞出現,大家真的差點忘記曾蔭權案。
不知哪一年開始,香港人對律政司司長漸漸失去信心,可能是因為多個案件留在他的手上時間較正常的長,又可能近一年來有關佔領的案件入罪率相比之下是較低,以致市民對律政司的檢控把關有所微言。根據過往的工作經驗,很多政府部門要向一些人士進行刑事檢控,會先向律政司聽取法律意見作檢控的決定。而梁振英更向公眾宣佈曾蔭權案是由律政司司長作決定,反而讓大家就想到有政治的考慮。
今天香港人對法治失卻信心,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最近的七警案件,大部份香港市民是對律政司有所質疑,七警已經被捕差不多一年,還等律政司的法律意見,案件據知道是送到外國尋求法律意見,看在市民心目中,覺得是拖延,讓七位警務人員在支薪情況下停職。當然,這未必一定是想像中的真相,但是,你怎樣說服香港人呢?
還有一點就是公務員的廉潔問題,一般公務員連搭順風車,上司向下屬借錢,租回領取房津的房屋等,都會被控觸犯《防止賄賂條例》,因此,香港的廉潔程度,可以算是世界知名。很多網友都表示對香港失卻信心是因為自從回歸之後,很多事件都像脫離了香港在廉潔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由於擔心殖民地時期的廉潔有可能被赤化,沒有人想戀殖,但你教人怎麼不想去赤化呢?
吳廣明
退休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