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財主和資本家的分別 - 利世民

利字當頭:財主和資本家的分別 - 利世民

每天在市場上,人們營營役役,在買買賣賣的其實不外乎三件事:時間、空間和概念。賣時間,最簡單。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廿四小時可以出賣,但單憑賣時間賺不了多少錢,畢竟時間人人都可以出賣,這也是為何社會上總是有群「窮忙族」。高層次一點,就是做老闆,買別人的時間,再賣出去。做老闆要是沒有能力令手下每分每秒的價值提高,對自己不好,對員工也不好。至於老闆和員工怎樣分成,就得看員工和老闆誰更有本事;強行立法,改變不了根本的關係。此外,聰明人花錢去慳時間,庸俗的人花錢去花時間。
賣空間,其實就是收租和發展。將一個地方買回來,甚麼都不做就租出去,沒有增值,賺的只是市值租金,收入是承受風險的回報。高層次一點,就是透過改造將空間的價值發揮出來。有人看準了香港住宅地方狹小,家中沒有地方招呼親友,便將工廈單位改造成私家廚房,租予後生一代搞飯敍。其他的小至格仔舖、迷你倉至商場酒店街市等,都是將空間變錢的投資。多數打工仔,總是想將血汗錢變成空間,無論買回來也好,租回來也好,只要沒有考慮到價值,其實都是消費行為;最終賺錢,只不過是因為供樓促成「意外的紀律」。
賣概念,首先你要有概念。產品背後假如沒有概念,價值就等於原料加人工。為何大陸自家製產品都是低增值?就是因為背後沒有概念。時間、空間和物件的價值,其實都是源於人的概念,也就是馬克斯《資本論》中所指的資本。上星期《am730》的馮振超主持了一個「香港.出路」論壇,主講是施永青和曾鈺成。當中有段對話,談論到李嘉誠被中央宣傳機器抨擊。曾鈺成認為宣傳機器不代表國家,早晚會有更高層的官員出來撥亂反正。施永青就覺得大陸已經沒有改革初年的謙卑,共產黨員今天自視甚高,甚至覺得李嘉誠的財富刺眼。無錯,大陸有的是錢,但資本仍然稀缺。資本不等於錢。中國一直停留在小農社會的最大原因,就是將資本家和財主劃上簡單的等號;眼中只見到金錢,卻不知何謂價值,何謂資本。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