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絲綢之路回來,跟朋友聚會,他們問我有沒有帶點絲綢回來。
到過絲綢之路,見識戈壁沙漠,看過黃沙萬里,才能真正感受到這一條古代商貿之路的氣魄以及人類逐利謀生的毅力。那一大片荒蕪之地,生態環境完全違反了人類生存的規律。照常理,應該是先有綠洲才有人類居住,但到了吐魯番,你才知道那地方是先有了人居住,然後才產生了綠洲。因為那裏是三條貿易之路交匯之處,商旅匯集,商機無限,於是人就去居住生活了。人去居住了之後,再想辦法打坎兒井從天山引水,澆灌農地,種植樹木,一大片極其乾旱之地上,開始出現了綠洲。商旅往來過關,都要付關稅,吐魯番財源廣進,據說一日稅收,可供一季軍費開支,其富可想而知。
根據商旅行走的路綫,沿途再荒涼的地方也建起了驛站,以保證每天日落之前,商隊可找到住處,人有食物,馬匹駱駝有糧草,生意之路才可暢通無阻。許多城鎮也由此建立。這條路,也是融匯東西方的信息之路,兩邊的消息,都靠商旅傳遞,東西方的文化、技術,也是靠這條路交流傳授,東方的文明去了西方,西方的文明也來了東方,都是靠着駝鈴一聲一聲運帶而去,而來。
這才是絲綢之路真正偉大的地方,它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電子通訊無遠弗屆的今天,乘着高鐵行走在這片土地上,放眼所見盡是戈壁沙漠,人跡杳然。但只要想起當年此地的盛況,荒蕪的戈壁灘上,頓時就如動畫片一樣,重叠上了一隊隊交錯的駝隊,悠悠而行,來回東西,所盛載的,又豈止駱駝背上滿滿當當的日用貨品?千年往矣,今天的許多事情,卻是那時打下的基礎,追根尋源,怎絲綢二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