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房委會鉛水小組昨提交中期報告,「鉛兇」為焊接物料。報告同時揭露,政府部門在建築階段及供水系統完成後,錯過至少6次機會,未有發現焊接物料不合規格,釀成鉛禍。
水務署發出證明書
早於建築階段,總承建商須向房屋署提交相關物料及文件作批核,包括食水供應系統的焊接物料,以及相關設備,即水泵、水閥等。按例及合約條款,承建商只能使用無鉛焊料。當物料運送至地盤後,房屋署會再進行目測、核對證書等,並會為主要組件如混水器等抽樣進行實驗室測試。
不過,無論是前期核對文件,或工地檢測,房屋署均未發現含鉛物料。第三次機會,是總承建商及由房署總建築師擔任的等同認可人士,均會監督地盤工程,以確保工程品質,惟在此工序亦無人發現物料中出現了不合規格的含鉛焊料。
至竣工後,總承建商和水務署均有數個工序。其一是持牌水喉匠向水務署提交資料及申請檢查。其二,水務署接獲申請後,負責檢查整個供水系統,以確保符合指定標準和要求。最後,水務署會在接駁供水位置收集及分析水樣本,而總承建商亦會測試水質。水務署滿意水樣本測試結果及實地檢查供水系統後,始接駁供水並發出供水證明書。但在以上檢查階段,水務署同樣未發現問題,結果在重重監督漏洞後,鬧出食水含鉛問題。
■記者袁柏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