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媒連番炮轟李嘉誠,頗有殺雞儆猴、讓其他海外富豪乖乖地「共體時艱」之意。而李嘉誠所作出的公開回應,則是決絕地表示「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與北京當局半個世紀的友情,自此畫上句號。
君子絕交,不出惡言,不是因為李嘉誠是太平紳士、風度翩翩,而是他還不敢在枱面上跟北京完全撕破臉。他的回應,不是寫給那些炮製「討李檄文」的作者看的,而是寫給御用文人背後如臂使指的習近平看的。
就李嘉誠與習近平的關係而言,兩人雖然還沒有到針尖對麥芒的地步,但漸行漸遠乃是不爭的事實。三年前,在香港特首競爭中,李嘉誠不願支持習近平選中的梁振英,而執意公開擁戴唐英年,讓習近平耿耿於懷,此後不再像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那樣給李嘉誠單獨覲見的機會。人際關係一旦破裂,就像破碎的瓷器一樣,再也無法修補。
李嘉誠的聲明直指那些批判文章「語調令人不寒而慄」,而這正是習近平一以貫之的語言風格和思維方式。習近平還是王儲之時,在訪問墨西哥的途中,公開大罵西方國家對中國「說三道四」,是「吃飽飯沒事幹」,十足一個街頭痞子「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的嘴臉;執掌最高權力之後,先拋出殺氣騰騰的「七不講」,再祭出畫餅充饑的「共產主義理想」,不正是李嘉誠不願相信的「文革式思維復蘇」嗎?
雖然李嘉誠在聲明中六次讚揚習近平,尤其強調「對習主席沉穩的領導能力深感佩服」,但他的心裏話其實是:從此以後,你走你的獨木橋,我走我的陽關道,一拍兩散,各不相干。
余杰
旅美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