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籽:馬路起義】
在1952年推出的平治300SL是賽車的代名詞,它亦是平治在二戰後重返賽車場的戰車,之後更以它為基礎推出民用版本。每談及300SL,焦點多數在賽車場上的戰績及其鷗翼式設計,其實此車亦有Roadster開篷版。開篷版的誕生竟然與一位美國土豪有關。如此傳奇的它已經抵港,並於今日拍賣,估計會以1,500萬港元的高價成交。
雖然談及平治300SL,都必定聯想到鷗翼式車門版本,可是這台Roadster的誕生故事原來相當有趣。據與這台車同行到港的拍賣行汽車專家馬修.勒穆(Matthieu Lamoure)說,在鷗翼式車門版本面世後,有一天,一位美國人想向平治訂購一台開篷版300SL,因為鷗翼門雖然漂亮,可是車廂實在太熱,駕駛時一點也不舒適。不過平治卻以只訂一台成本太高而拒絕。後來那位美國人誇張得向平治提出訂購一千台,正是這張土豪定單,成功讓Roadster車款出世。
眼前這台300SL Roadster版是在1961年售給一位私人收藏家。時至今日,車身保養仍極佳。由於採用可拆除式硬頂設計,要開篷首先要將硬頂拆除。與此同時,軟篷亦收藏在車內,即使天氣有變化,依然能使用軟篷。難得有機會,我當然希望馬修能拆除硬頂篷,一睹300SL開篷後的英姿,可是拆除步驟複雜,加上這台車是拍賣品,為免弄花以招損失,最後還是按兵不動。
當我第一眼看見它,便不由自主地讚嘆車身設計之美,實在是一台藝術品:車頭兩顆圓渾的頭燈、波浪形車身線條、營造出車身婀娜多姿的女性美,同時亦代表着德國人在五十年代的汽車設計美學和浪漫情懷。平治亦聰明地在車側加入入氣位,有助冷卻引擎。另外,為何車頭設計會向下彎?因為引擎的安裝角度特別向左傾50度,目的是降低車的重心,設計上讓300SL展示出濃厚的賽車風格。
優雅先行 真皮電鍍銀凸顯豪華
打開車門,一陣真皮革香隨即撲鼻而來。這亦是300SL另一破格之處。因為當年的賽車內櫳不是追求精緻,平治卻反其道而行,反正它出產的車就是以高檔感覺先行,賽車採用同一模式並無不可。所以內櫳裝飾猶如豪華房車,不單止全真皮座椅,車門側亦是真皮。玻璃窗的升降手校位是電鍍銀,地台鋪上地毯,舒適度一流。同時亦不難發現,內櫳很多位置採用了電鍍銀,配合真皮,是當年少見的高級車飾設計。馬修指,車的設計重點是要車主的嗅覺、觸覺都能夠滿足。他舉例,為何車門手把是內嵌式,而不是常見的凸出手把?因為內嵌式配搭車身設計會顯得更優雅。正因每個細節都有意思,300SL才會成為藝術品。
說明書都有 歷史價值最昂貴
這台車的拍賣估價最高達1,500萬港元,馬修說這台300SL最值錢的地方,並非完全在於它的保養有多好、車身有多漂亮,而是背後的歷史價值。本身的車主保留了一大堆保養單、價單、使用說明書,多年來堆積如山,要用一個大的文件夾才能收下。「拍賣車,不只是車本身,還有車的歷史。」馬修說。
另一個重點,是拿出來拍賣的車,要確保行得走得兼跑得。新車主跳上車,立即可以享受駕駛樂趣。這台300SL在拍賣前,亦需要進行一次翻新,其三公升直六引擎經過維修翻新後,與全新沒分別,真的可以隨時揸走。究竟鷗翼式車門和開篷版,哪一台的拍賣價會較高?馬修說其實差不多,兩者相距不大。作為拍賣車的專家,馬修需要不停地尋找古董車,一旦找到了,便要由說服車主答應拍賣到維修整理等等,一直跟隨着它數月至一年多不等,就如每次看着自己的小孩出生般。馬修說有時候遇上他也喜愛的古董車,到拍賣時會不禁流下男兒淚。
量產車改裝出經典戰車
300SL對平治來說是一台很具價值的賽車,1952年憑它回到賽車場,更創下不少戰績,叱咤當時賽車界,如勝出1952年的利曼24小時耐力賽、ADAC Eifelrennen 、Carrera Panamericana等,威過威士忌。但原來二戰後物資缺乏,這台車大部份機械零件是從其他量產車型搬過來的。
它所採用的M194三公升引擎原來是基於300房車的M186改良而成。為了減輕車重,經工程師日以繼夜測試後,終於研發出只重50公斤的車架。至於車身便以輕巧的鋁合金製成,風阻系數更只有0.25cd。最後更為這台車帶來鷗翼式車門設計,神來之筆令它成為一代經典。很多荷李活影星都是它的粉絲,例如奇勒基寶,他便有一台1955年鷗翼式車門版300SL,更於2013年以185萬美元,即約1,450萬港元在美國成功拍賣。
馬修.勒穆(Matthieu Lamoure)
汽車專家,專門負責汽車拍賣。在2015年2月,將一台1961年生產的法拉利250GT SWB加利福尼亞敞篷版汽車, 以1,630萬歐元(約1.4億港元)的最終價格成交,創下該款車型在2014-15年度拍賣市場上的價格新紀錄。
記者:梁立勤
攝影:徐振國、梁志永、鄧鴻欣
編輯:李寶筠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