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3年8個月法律界憂損法治

拖拉3年8個月
法律界憂損法治

【本報訊】自傳媒報道至落案起訴,事件剛好拖拉了3年零8個月。廉政公署及律政司耗費冗長時間才決定落案起訴前特首曾蔭權涉嫌公職人員行為失當,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解釋是由於案件涉及境外調查,亦要視乎掌握相關資料的人士的合作程度所致,強調今次檢控並無政治考慮。但多名法律界人士質疑曾蔭權案被拖得太久,影響外界對本港法治的信心。 
袁國強昨於記者會上主動提及有報道批評案件歷時三年多才正式落案起訴是拖延太久,他回應稱,無論案件大小,廉署與律政司都會盡快完成調查,否認當中有政治考慮。他解釋,不同案件有不同工作要處理,亦會遇到不同的情況,尤其當案件涉及境外調查時一般較花時間,加上要視乎當事人是否配合調查。
袁表示,曾蔭權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他不宜作出評論,但他4次強調今次檢控並無政治考慮,亦非為政治打壓,指今次起訴是經調查後考慮到法律、檢控守則和海外御用大律師的獨立法律意見後作出的決定。

案情並不複雜

不過,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認為曾蔭權案拖延太久,指該案並不複雜,調查三年多是太長,即使涉及深圳的物業,到深圳調查並不困難,而律政司要尋求海外大律師意見,一般只需兩、三個月就可完成有關程序,他看不到有何困難要用如此長時間考慮是否檢控,認為律政司的解釋難以令人信服。
本身是律師的立法會議員謝偉俊亦認為曾蔭權案件情節不算複雜,認為律政司拖至三年多才提出檢控,是因為曾蔭權的特首身份和地位超然,涉及政治考量研究需時。他說,在有事件發生時,應該按法律程序盡快處理,能提高處事的透明度,令公眾對現行制度有信心,亦能展示香港的司法公正,如果不提出起訴反而會影響各界的感覺。
前刑事檢控專員江樂士過去亦多次批評,曾蔭權案調查拖延太久,指調查時間長達三年半「可以納入健力士世界紀錄」,是香港的恥辱,擔心檢控的拖延文化,會損害公眾對法律制度的信心。他亦認為拖延檢控對曾蔭權十分不公平及困擾,並引用法律界諺語「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遲來的公義,等同沒有公義)」。
■記者謝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