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鵝×果籽】國家是這樣愛的,笨蛋!

【小企鵝×果籽】國家是這樣愛的,笨蛋!

近年香港就推廣愛國教育爭議不休,在小學其實「愛黨」教育已經默默地進行中。對小孩子而言,真正應該推廣的是認識中國文化、傳統、習俗、大自然,遠離庸俗的黨化政治教育。日本人在這方面,相對高水平得多。

台灣朋友推薦由俵萬智著、U.G.佐藤作畫的繪本《富士山之歌》,莫講孩子愛看,連大人也愛不釋手。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徵,猶如中國萬里長城,充滿愛國象徵,這本書奇妙之處是內文的短詩,出自人氣女詩人俵萬智之手,介紹的日本不同節氣,就是中國的廿四節氣,而繪本師就配上以富士山形象為主角的插畫。農曆、富士山、詩歌,這三個元素落在俗人手上,定必淪為老土老餅老生常談,但這本《富士山之歌》,就能夠突破傳統,搞出新創意。
俵萬智的詩歌描畫氣節變化引起的思緒心情,日本人是感性的民族,很着意細微的環境變化及情緒起伏。「驚蟄」,春天來了,冬眠的昆蟲被春雷叫醒,鑽出泥土,作者寫道:「從你的手指頭兒,傳到我手指上的瓢蟲,牠一步一步的踩着穩重踏實的步伐。」繪本師作品是在富士山下,瓢蟲火車走出隧道。「清明」,是日本賞櫻好季節,詩歌如下:「櫻花、櫻花、櫻花開始綻放,到櫻花終於落盡。感覺公園好像甚麼都沒了,空蕩蕩!」短詩充份表現了日本文化特色,人世間之美不在欣賞華麗盛放的櫻花,而是滿園落櫻的惆悵,「色空俱寂,人事無常」,小孩子看書的那一刻,或許未能領會,但肯定他們日後,會想起那種「無常」。而富士山則化為灌溉櫻花的水壺,多有趣。
「夏至」前後,是日本花火季節,大家穿上傳統浴衣看煙花,詩歌是:「煙火啊!花火啊!在那裏有看着燦爛火花的人,也有看到一片沉悶黑暗的人呢!」歡笑中帶有傷感,表現了世情正反兩面,有開心自然就有傷心,沒有沉悶的漆黑,又何來燦爛火花?繪本師設計出富士山上空射出西瓜、牽牛花及太陽花的煙火,以圖像表達出煙花綻放一刻帶來的興奮,殊不容易。
今天的香港人認識廿四節氣已很少,其實我們父母曾經是拿着《通勝》生活的人,只不過一代傳統已消失於無形。愛自己的國家,是對這地方的文化、自然風貌有感覺、有感觸、有感動,《富士山之歌》雖是日本作品,真正保存中國傳統文化是他們,所以也適合我們的小孩子。

面書: http://www.facebook.com/Books4you

撰文:鄺穎萱
編輯:陳漢榮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