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好×果籽】PK戰鬥力

【讀書好×果籽】PK戰鬥力

最近友儕碰面都問看了《來自星星的PK》這套印度電影沒有?我對印度「劉華」Aamir Khan擠眉突眼的演技沒好感,但既然人人講到非看不可,於是就借了DVD回家看。雖然印度「劉華」演技仍然是誇張,但電影故事卻很有趣,鋪陳伏線首尾有呼應,一如前作《作死不離三兄弟》。此電影原名叫《PK》,來到香港改了個韓劇名,令人誤以為是愛情片。PK在印度語是醉酒佬俗稱,在廣東話是「仆街」的代號,在大陸就是「單對單隻揪」的意思。

劉華飾演來自火星PK,降落在拉賈斯坦邦沙漠,召喚太空船的頸飾控制器被搶走,他一路追尋,認為神可以幫他找到控制器,遍訪各宗教,中間遇到因被「神棍」阻撓而戀愛失敗的電視台女記者,她發現PK會用天真純潔及充滿好奇的眼光去質問各宗教,例如神可否作具體承諾、何時會有回覆、有沒有保證諸如此類,PK認為大部份宗教人士是「搭錯線」,根本無辦法為信眾提供正確答案,那些神棍都是胡混過關。女記者為了踢爆那位曾阻止她婚姻的神棍,安排了一場電視直播的「隻揪」由PK對神棍,辯論神是否存在,最終自然是神棍出醜。
電影中PK對宗教的質疑,是因為他對地球人的文化背景一無所知,才能夠從最根本處入手,不斷提問、追問,質問,直指神棍「搬龍門」,最終逼到他們出醜。這種態度及能力其實不一定是火星人才擁有,是我們身上天生的本能,只不過人長大後經歷多了,「滑晒牙」,忘記了初衷,藉口多多,不願思考,對生活、對身邊一切失去了好奇心!

培養「即答力」

火星人PK的戰鬥力,是可以培育的,這種提問,逼問的能力,又叫做「即答力」。近年日本有位「生活導師」叫松浦彌太郎十分受歡迎,他搞過書店又當過雜誌總編,將自己生活觀察寫成書,成為日本文青的心靈雞湯,被稱為日本最懂生活的人,在內地及台灣也走紅。《即答力》是他新近作品,中文譯本剛面世。松浦十多歲不懂英語就單身在美國生活,體驗到美國文化強調個人的主動性及參與感,通過主動提問、給反應、參與討論,就可以為自己創造更多機會。他認為「瞬間做出判斷,立即提出回應,這就是能否把握機會的關鍵所在。」這種能力叫做「即答力」。
但中國文化是另一套規範,強調謙虛有禮,在眾人前要保持低調,不要出風頭,凡事留一手不急於表態,鑑貌辨色,後發制人。因為我們重操控人心多於賞識別人,以製造矛盾敵人來作團結手段,而非待人以誠廣交朋友。幸好香港曾受英治文明影響,今天雖然已大幅倒退,但社會仍然重視績效、能力。「即答力」是展示自己能力及態度的方式,作者指出「即答力」並不如小學雞搶答,而是要有蓄勢待發的準備,緊記要訣,平時多加訓練。

PK神棍政棍

首先是要誠實,戒絕亂噏當秘笈,例如要戒除「老人院虐老因土地不足」等亂噏壞習慣。不懂的就回覆「不認識」、「現在無法回答」。即答力是一種不加掩飾、誠懇回答的瞬間爆發力量。其次即答並非為了展現自己多麼博學有見地,而是要掌握「對方需要甚麼?」的感覺,喋喋不休、自說自話,只會令人更加討厭,例如作為特首在中秋節網誌上大談設立創科局之類。
即答力是一種心智習慣,包括平時保持好奇心,多加觀察,做思考練習,「擁有好奇心,才能看透事物的最深遠之處,也才能夠找出問題點與需求。」而進入問題本質,就要反覆提出質問,將「為何、怎樣、為甚麼」掛在口邊,透過提問方式來接近事物本質。至於提問內容,並不是亂問一通,出發點是「視為己任」,有「當事人」意識,例如打工的會想「如果是我出錢的,會這樣做嗎?」
一理通百理明,其實無論遇見的是神棍或是PK政棍,只要做好準備,誠實真心,用瞬間爆發力,不斷提出疑問,就能夠PK對手,或令對手在公眾前PK,這不是火星人PK才擁有的特異功能。

松浦彌太郎受大陸及台灣文青追捧,曾接受《TimeOut》北京訪問。

松浦彌太郎作品《即答力》,認為成功的反義詞並非失敗,而是坐着甚麼也不做,作者認為只要我們立即回應眼前問題,就是改變的開始。

日本潮人雜誌《BRUTUS》封面介紹松浦彌太郎,他被視為中產的「生活導師」,男士品味生活的代表。

撰文:劉細良
編輯:謝慧珊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