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籽:教養之道】
男人三十而立,30歲,是男人事業起步,甚至邁向高峯的黃金時期,然而,亦有人選擇這時離開職場,變成住家男,在家中煮飯洗衫湊仔,一反傳統。今年36歲,擁有碩士學歷的前社工列穎灝(Kuli),六年前離開工作崗位,變成全職爸爸,自此由玩相機變成玩麵包機、上網研究電子產品變成上親子討論區研究玩具廚具、昔日求求其其吃一餐變成如今每餐考慮營養價值。他每天on call 16小時,雖然賺不到金錢,但卻賺到了陪伴三名兒子成長,可一不可再的珍貴時光。
為題目做資料搜集時,發現香港很多所謂的全職爸爸,不是在家炒股,就是有份可以home office的工,雖然大部份時間都留在家,但照顧子女的大小事務,很多時落在工人手上。在我角度,親力親為替子女打點一切,期間不會被公事打擾,全副心機放在家庭上,才是真正的全職爸爸,結果我發現了Kuli這個人辦。
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Kuli,原本任職兒童及青少年社工,七年前大仔則澄出生時,兩夫婦已有共識,由其中一人留家照顧兒子,「小朋友係你生,自己唔教或外判俾其他人教?家庭建構唔應該係咁。」於是同樣任職社工的太太張穎茜(Rossini)就展開了全職媽媽生涯。一年後,當時只得30歲的Kuli完成工作合約,太太又剛找到份穩定的政府工,商討後決定由他接棒湊仔,一湊就六年,兒子也由一個變成三個。一個全職爸爸,沒有聘請工人,一人將三個分別七歲、五歲及一歲九個月的化骨龍照顧得妥妥當當,其實不容易。我決定跟他「開工」一天,睇睇點樣做好呢份工。
訪問前一晚凌晨,Kuli預先在WhatsApp send了一個他的日常時間表給我,「準備大仔午餐盒、與三仔去遊樂場、接二仔、吃茶點、洗碗抹地……」我數一數,足足有25項,忙過返工。早上10時,甫到達他的家,發現他早已送完讀全日制小學的大仔上學,並為讀幼稚園下午班的二仔則桓準備好早餐,正在修補被兒子們揭爛的圖書。之後與剛起床的細仔則延玩玩,又是時候煮午餐,見他快手快腳,不消15分鐘就煮好。他的廚房雖然混亂,但應有盡有,麵包機、焗爐都不缺,Kuli笑說:「以前鍾意睇電子嘢,而家就睇廚房嘢,又留意吓玩具、圖書,上Baby Kingdom睇食譜、邊款鑊好用,炒嘢唔燶,這些轉變都幾得意。」以前他喜歡研究相機、電子產品,現在連開電腦的時間也沒有,幸而他都承受到這些生活轉變,「我覺得自己這方面做得幾好,如果仲追相機鏡頭同電話,個人會好辛苦,好難做得好一個全職爸爸,會拉扯,好留戀以前嘅嘢。」
教仔夠狠心 老婆都服
訪問當天,太太Rossini剛好請了半天病假,可以幫手餵細仔吃飯,Kuli才有餐安樂飯吃。飯桌上,最能看到父母管教大不同:小朋友食飯扭計,太太會心軟慢慢𠱁,但Kuli則會給予警告,屢勸不改更會沒收飯餸,甚至下一餐都冇得食,又要求他們食完飯自己執碗筷,「有時教仔係要狠心。」他拋下這一句後,太太在旁細聲道:「我初初都唔接受,但後來習慣了。」Kuli教仔方法強悍,但的確有成效,太太也不得不服他,「我覺得我先生管教得好好,三個仔都好自理獨立,又服從,我自己都未必做到。」
午飯完,送二仔上學後,Kuli再帶細仔四處走走,到公園玩玩,差不多要坐車接大仔放學,然後把握時間去買餸。見他推着BB車純熟地走到相熟檔口,20分鐘就買好,住家男人日日帶幾個仔去買餸,少不免會引來別人問候或閒言閒語,「啲阿姐問:『放假呀?』我都會答:『係呀,不過日日都放假之嘛』。」過了多年住家男人生活,這些問題已不會令他難堪。折騰了一個下午,接完二仔放學,四父子終於可以起程回家,回家後又是一連串工作,執屋洗衫收衫教做功課溫默書煮飯洗碗拖地……晚上九時,小朋友上床睡覺後,才是他的休息時間,可以到外面跑步踩單車,與太太聊聊天、唞唞氣。
自製鬼馬筆記 大仔最愛溫書
全職湊仔的好處,莫過於可以捕捉到兒子每個成長片段,Kuli性格貪玩,往往想出不同點子與兒子玩樂,衣夾也可以玩一大餐,我問大仔最喜歡與爸爸做甚麼,他竟然答「溫默書」,我看得出這不是機械式的答案,而是發自內心的,他隨即拿了爸爸親自編寫的默書筆記給我看,圖文並茂,認真鬼馬,如slide(滑梯)一詞,會將“l”寫成滑梯般,形象化又易記入腦,有得玩又有得學。Kuli說,和太太一樣不求他們名列前茅,只求他們有快樂童年,「逼嚟做乜吖,你睇𠵱家幾多細路跳樓!」
做全職爸爸很困身,要放棄事業、私人時間,甚至興趣,Kuli直言,社交圈子的確窄了很多,與朋友只能靠電話和facebook聯繫,每年只見一兩次,昔日最喜歡的行山露營,都沒有多餘時間去,想讀一些課程也無法抽身,連報紙也沒有時間坐下來看,上一次和太太拍拖,都已經是三年前的事了,但他覺得這是選擇取捨多於犧牲,「我放低了事業目標,但得到好多同小朋友玩、陪伴他們成長的時間,又能夠將自己的價值觀傳遞給下一代,我覺得值得。」Kuli又會趁機帶小朋友認識社會大事,就如今年七一,一家五口去了遊行,他又鼓勵兒子捐錢給敍利亞兒童,去年佔中也曾帶過兒子去金鐘觀察,希望他們從小就參與社會,「將來係佢哋嘅地方嚟。」
不准請工人 最少湊多三年
當年心甘情願選擇這條路,老一輩都不理解,媽媽覺得他堂堂碩士畢業,湊仔太浪費,外母則怕人講閒話,一直對外宣稱女兒有請工人湊仔,但慢慢看見幾個孫仔聽教聽話,健健康康,都開始接受。他亦慶幸身邊的朋友多來自教育及社工界,大家價值觀相近,明白他做此決定的背後原因。選擇男主內女主外,不只男人,其實太太都要有勇氣,旁人最關心一個女人出來打工,如何撐得住一個五口之家?正在政府醫院任職社工的Rossini說壓力真的不大,他們認為小朋友毋須參加興趣班,自己教就是最好,而且三個都是仔,衣服書本可以輪流穿着使用,政府工又每年加人工,家中根本不需要應付很多額外開支。
男人愛面子,習慣事事藏在心中,不輕易訴心事,加上在香港當全職爸爸的路很孤單,沒有一些群組讓這班同道中人分享交流,當中的辛酸,真的有苦自己知,Kuli坦言,有時激心也會忍不住向兒子發脾氣,甚至會煮完飯後就關上房門罷工半日發洩。做了六年全職爸爸,受盡外界目光,應該已經很豁達,但Kuli仍有個死穴。一年多前,太太怕他辛苦,曾提議請個工人幫輕一下,他激動得堅決反對,「感覺好差,好似話我做得唔好,一直以來的努力、付出不被認同。」太太了解他的想法後,以後都不敢再提。
由最初打算做三年全職爸爸,隨着兒子越生越多,結果三年又三年,他已決定未來三年繼續走這條路,直至細仔升上小學,才考慮重投職場。當湊仔公令他暫時無法追尋夢想,但他毫不後悔,「這條路有開心有唔開心,也有激動的時間,又要擔心旁人目光,不知前路如何,很多人不明白不了解,但這幾年一直都很順利,每當聽到其他人讚我的小朋友乖,聽教聽話,評價很正面,我就覺得走呢條路係啱。」
湊仔公的一天
06:00
起床,準備早餐
07:10
送大仔返學
10:00
回家與二仔細仔玩、執屋
12:00
午餐及準備送二仔返學
13:30
與細仔閒逛,去公園玩
14:45
接大仔放學
15:30
買餸
16:30
接細仔放學
17:00
做功課溫習、收衫
18:30
煮晚飯
19:15
開飯
20:00
執碗、繼續做功課、玩
21:00
小朋友上床瞓覺
21:30
洗碗做家務
23:00
外出跑步踩單車
00:30
瞓覺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黃子配
攝影:徐振國
編輯:李寶筠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