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秒殺港鐵城管 「人人都是地契哥」

【專題籽】秒殺港鐵城管 「人人都是地契哥」

【專題籽:人言無畏】
港鐵職員,近日多了一重身份──城管,樂器out,賣唱no;可是,拖篋in,走私yes,叫人無明火起三萬丈。難怪唱作人劉卓軒一句「我係測量師,睇過地契,呢度係公共空間。」以專業知識應對雙重標準的城管,一夜爆紅,「其實人人都可以是地契哥。」並非專登去挑機,但道理在身邊,世界任我行。面對千瘡百孔的社會,他以歌聲明志,同路人必有共鳴。

讓大家認識公共空間,了解公民權利才重要……難道要學生乘的士、租貨車?完全無理。

劉卓軒慨嘆在香港街頭演唱,總是被警察、保安當作過街老鼠驅趕,很難受。

現在一街都是「玻璃心」,不知被K.O.了的兩位黃衫職員,要不要人慰問?在香港街頭表演被趕,幾成定律。曾連番被警察指摘行乞的劉卓軒(Hinry),指大家在影片看到的,他司空見慣。為了走音樂路,他剛辭掉地政處測量師一職,在港鐵處於公關災難之際,做出如斯大快人心的事,惹來「借機抽水」的質疑,「有網民咁寫,我有點不開心。完全非有備而來,之前跟朋友研究過嗰度係公共空間,那天我真係出完show路過。平日表演被趕,圍觀的人都會拍片放上網。只係冇諗過今次咁多人share。」
在港大讀測量學時,老早知道地契是公開資料,上「土地註冊處」的綜合註冊資訊系統,便能查看。被趕得多,知己知彼是常識吧。香港人善忘,「地契哥」注定只能維持數天的人氣。「唔會失望,焦點根本不應放在我身上。讓大家認識公共空間,了解公民權利才重要。」據理力爭不一定要潑婦罵街,他做了很好的示範。這個世代熟讀條款細則,智取才是王道。
港鐵無視乘客人肉轉運大批水貨到鄰近經濟強國,卻嚴打學生帶樂器,是赤裸裸的雙重標準。「要學生乘的士、租貨車?完全無理。」樂器都容不下的香港,藝術能進步?我打死不信。或許高於130cm的香港永久居民,將來連乘搭都不行。社會繼續崩壞,這一天來臨不是夢。
政府規劃藝術文化是是但但,毫不宏觀。他包辦曲詞創作的《荒井》,帶出尖沙嘴文化中心孤芳自賞的思歪。「文化中心由建築署規劃,飽覽海景,竟是個封蔽的建築物。它似乎把自己圍起了,高高在上,活像聽古典樂才屬文化,藝術為何只能由官方定義?」一個文化地標都規劃得這麼不濟,還能指望那只聞樓梯響的西九文化區?

「𠵱家唔追夢等幾時」

香港世情日漸荒誕,年輕人總不會無動於衷。情感細膩的他最關心的是在職老人問題。訪問當天,他特別唱了C Allstar的作品《家書》,「歌曲講述上一輩對我們的親情,提醒我們要回饋。很多老人家晚年仍要工作,希望盡快有全民退休保障。」
測量師要做物業契約、估價等工作。測量學,他真心喜歡才修讀,可是愛到發燒的始終是音樂。2010年他剛進大學,跟人組樂隊,才發現bass、結他與鼓的音階可以咁friend。Hinry在香港大學100周年校慶時,得到港大通識教育部助理總監黃志淙博士招募,演唱校友林夕、許冠傑及周博賢創作的多首歌曲,後來更踏上了紅館舞台,在許冠傑演唱會中和唱。「那次演出後確曾幻想把音樂當作事業。」為了音樂他去到好盡,上網睇片、問朋友然後自學編曲。「成日翻唱別人的歌,覺得係時候要有自己的創作,只用結他伴奏很單調。」Amazing的起步點不算甚麼,在香港玩音樂從來鬥持久力。「辭職追夢看來很儍,但年紀越大,機會成本越高。𠵱家唔追等幾時?」
他演唱張敬軒的《My way》時特別賣力:「I will find my way, I want a different way. Nothing can stop me now, no matter what they say.」 還望地契哥與香港都不畏強權,有條康莊光明的出路。

難道穿上制服就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為何驅趕一名演唱者,態度可以如斯惡劣?

「地契哥」影片一出即引來專做起格動畫的DDED致敬。

香港有頗多不為人知的公共空間,如中環七號碼頭這個觀景台,但即使在公共空間,也不能隨便演唱,警方可以噪音、阻街等理由票控表演者。

街頭演唱程序上須經警務處長批准,可是到底警方怎樣才會酌情,劉說沒文件可查。

老有所依在富裕的香港並非必然。劉卓軒認為全民退休保障實在逼切。

1989年啟用的文化中心由建築署規劃興建,臨海卻密封的設計是一大敗筆。

記者:葉青霞
攝影:梁志永
編輯:黃仲兒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