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輪不時收到XX代理公司嘅經紀cold call:「左先生,有冇思思賣盤呀,有唔少客渴求XX園大單位。」至於經紀點知道屋企電話,不必深究,總之一旦買過樓、賣過樓,個人住址電話就不會係秘密,唔通吓吓向私隱專員投訴咩,嘥氣啦。應付呢啲電話,最簡單答案就係:「No」,講完就收線。但唔夠幾秒,經紀又有電話嚟:「左先生,九肚山有新樓盤九龍山即將推出,有冇興趣預留一間。」答案當然又係「No」啦。
講起「九龍山」,似有印象,好似在一架綠色小巴嘅車身廣告見過,第一個反應係「九龍山」在九龍那裏?就好似十年前坐的士叫司機去「曼克頓山」一樣,記得當時司機反問:「九龍邊度有個山叫做曼克頓山呀?」話俾佢聽:「美孚附近呀!」司機更迷惘:「美孚喺海皮喎邊度有個山呀?」
樓盤名稱就往往因此產生誤會,好似以前火炭半山「晉名峰」推出之時,廣告講:「九肚山麓」,令的士司機揸車上咗九肚山一樣。經紀一提,方知「九龍山」就在原九肚山之另一邊,由麗坪道直上,由九肚山不能直達,仍屬豪宅區。聽完電話之後兩三日,見到幾張報紙講新樓盤「九龍山」,圖文並茂,睇完就唔想去實地睇樓囉,因為「九龍山」地盤最靠近山邊,前面有六七個地盤,最開揚有海景可望到大埔觀音嘅未來樓盤,就全部在前面,一個屬新鴻基地產,另一個屬永泰,如「九龍山」住戶最先入伙做開荒牛,以後幾年就只係望建築地盤,聽打樁,全部地盤建成豪宅後,「九龍山」住戶就望住人家住宅或山景!
適逢賽馬日在馬場廂房碰到XX代理嘅一位高層,於是向佢攞料兼係咁意投訴佢嘅下屬打電話嚟左家。高層猛拍左丁山膊頭:「大佬,體諒吓啦,現在樓市成交進入冰河期成交極少,我好多伙記成個月開唔到一張單,我地好慘呀。」報紙所講成交數字確是如此,如有一手樓盤推出,先至叫做有啲成交,但高層講:「講真,聯儲局落實加息嘅話,我驚樓價卒之會跌!依家二手樓業主係唔肯減價,與買家僵持,故此成交好少,新樓盤發展商個個有錢,唔會減價促銷,只會提供更多優惠引你上會供樓。我地見到買家購買力主要來源係阿爸阿媽,以至阿爺阿嫲,簽字買樓嘅年輕人根本係靠晒屋企人,即係話樓市正在消耗緊上兩代香港人嘅購買力,好容易乾塘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