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電視箱有一個頗受歡迎的節目,內容是邀請不同學術專家,以一個有趣幽默的演說方式,把科學理論在生活中不同情節上連結起來,加以解釋,讓公眾更能掌握當中因由和竅門。使筆者感受較深的當然是與運動有關環節,如有運動博士教大家射出香蕉形罰球;體適能專家教授如何可跳高一些;物理學講師解釋桌球力學及旋轉問題……這等內容確令眾人受益非淺,更能刺激運動愛好者尋找運動科學的求知欲。
減低受傷風險
有些朋友會評論他們「得把口、紙上談兵」,而事實上,香港的運動教練有一個普遍陋習,就是大多只依據自己或傳統的訓練經驗去教授技巧,缺乏運動科學理論支持。我個人並不否定前人經驗的重要,但更深一步,要讓年輕運動員建立良好運動根基,減少受傷,教練在運動科學的知識非常重要。運動中每一個動作都牽涉肢體的活動面、力學、各組肌肉的協調,若運動員或教練未能好好掌握此學問,除限制學員進步外,受傷風險也大大增加。
但話分兩頭,一班講師及教授能否做到他們口述的動作?就要視乎是否經常練習。舉例說,從節目中知道打桌球時,若直線擊中白球的底部,可把正前方的顏色球擊中,白球會因擊球位置關係,待力量轉移到顏色球後便會向後回旋。說似簡單,但要做好以上動作,需要球手肩膊及腰背肌穩定、手肘活動時角度的控制、呼吸節奏的調節等。要能流暢地一擊即中,是要通過長期重複練習。
總括來說,現代競技運動的成功是需要知識與練習共存,缺一不可。教練應透過閱讀不同的動書籍、研究及期刊去增進知識,傳遞給學生。我就會繼續觀賞這個有趣的節目,明辨是非。
隔周五刊出
撰文: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經理陳國雄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