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季結剛過,本周即有6間公司於創業板上載招股文件,以期能趕在年底前招股上市,佔一半為飲食股,包括BLT Burger母公司飲食概念、酒樓利寶閣,以及備受網民關注的上海茶餐廳扯旗山,或再掀起創業板啤殼潮序幕。
記者:黃翹恩
遞交上市申請到正式上市最快2至3個月。趕及9月底「開波」的公司,大有可能在年底前可正式掛牌。加上今年已經有10間創板股成功轉往主板,包括連鎖酒樓譽宴(1483),料不少公司冀盡快上市融資。
利寶閣去年賺1,727萬
3隻擬上市餐飲股中,飲食概念規模最大,旗下共24間餐廳及1間會所餐廳,其中4間更入選米芝蓮港澳指南,該股純利達2,338萬元。另外一所連鎖酒樓利寶閣,5間分店位於港九深圳,去年盈利1,727.1萬元,上市後將在2017年前於深圳多開2間酒樓。
因為名字特別而受網民注意的扯旗山,現時於上海經營兩間茶餐廳,集資後將籌備開設最多1間茶餐廳及2間麵館,去年盈利近600萬元。
港交所(388)規定市值1億元以下的創業板公司首次上市費為10萬元、10億元以下為15萬元、超過10億元市值者,上市費亦於20萬元封頂。計及包銷商佣金、交付投行、法律顧問、會計師等專業費用及雜費,創業板上市成本由1,600萬至2,000餘萬元不等。
傳創板殼價3至4億
過往不少創業板公司上市不久即賣殼,即管理層及業務完全轉手,原殼主則套現離場。現時市傳創板殼價3億至4億元、主板殼可叫價6億元。
有投行人士指出,創業板公司業務規模較小,核數成本低,加上「睇餸食飯,請次一級嘅中介,可以平少少」。不過上市成本始終由千餘萬元起跳,佔平均集資額3,000餘萬元比例甚高。他提醒,倘公司盈利、上市成本與集資額不成比例者,則有啤殼之嫌。
立信德豪董事林鴻恩指出,買賣殼純屬正常市場活動,香港監管殼股交易亦嚴格,且上市成本為一次性支出,盈利則每年進賬,雖然上市成本沉重,但「做生意睇長線」。
現時殼股的確是「沽家市場」,即由賣家主導叫價,甚至轉手費全由買家支付,有價有市。而且上市後如市況佳可以再集資,除卻上市成本仍然「除笨有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