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拼搏到老「川龍街肥佬」守護曾孫女

一生拼搏到老
「川龍街肥佬」守護曾孫女

【本報訊】六、七十年代,志達伯日打兩份工,憑毅力賺到第一桶金,在荃灣開辦館賣金枕頭榴槤聞名。九十年代,他把家財交獨子回鄉投資,結果輸清光。噩運未完,他與兒子先後患癌,兒子更壯年去世。人生起跌無常,75歲的他還要照顧曾孫女,回首半生不言悔會繼續拼搏,他感謝讀者市民曾捐款助他添置家電,他只望安穩度餘生,唯一心願是守護曾孫女成長,看着她讀書成材。
記者:劉秀蘭

75歲的志達伯於七十年代在荃灣開辦館賣水果、汽水和零食,他自豪是當年荃灣首間賣金枕頭的士多,那些年每個金枕頭賣30多元,他賣的最靚,自誇「我認第二,冇人敢認第一」。當年體重達200磅,人人稱他「川龍街肥佬」,他在辦館對面自置物業,笑言當年身家逾200萬。

家財得來不易,志達伯原來於1957年由海豐鄉間來港打拼,最初在羅富國教育學院任圖書館雜工,以及在西營盤李陞小學做校工,每晚躲在圖書館自修中文和英文。他憶述,當校工期間,下午放工後擺街邊賣薄餅、又在工廠做啤工和裁縫學徒。

當年在銅鑼灣大丸百貨樓上的裁縫店工作不足兩個多月,便因手工了得被擢升裁縫師傅,為夜場舞女縫製逾百件上海旗袍。捱了17年儲下第一桶金,志達伯在1974年開辦館,一做19年,直至業主加租才結業。其後把家財交獨子到鄉間投資汽車維修廠,可惜兒子結識地方官員吃喝玩樂,其後患上喉癌,於1998年離世,年僅43歲。

車廠其後無人打理,更被官員侵吞,喪子又散盡家財,志達伯回港做大廈看更養自己。老來未能從子,連30多歲孫兒也不肖,10年前他在北京求學,女友未婚懷孕,經親友勸說才沒有墮胎,女兒出世後交太爺志達伯在港照顧。

可是七年前病魔來襲,志達伯患上淋巴癌被迫辭工,其後割除左肩腫瘤才保住性命,現與77歲妻子及10歲曾孫女領綜援生活。兩老多病,志達伯本身亦患高血壓、高膽固醇及糖尿病,須定期服中成藥,每月藥費兩千元。為慳錢,他常撿拾舊電器自用,早前因家電失靈獲蘋果日報慈善基金送贈電器。志達伯稱讚曾孫女讀書上進,全級150多人考28,他寄望有生之年能看到曾孫女考入大學,圓他心願。

近日,「蘋果日報慈善基金」關顧主任協助「志達伯」添置新的電飯煲及電視。「志達伯」很感謝「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及善長對他的關顧及襄助,讓他的生活得以改善。他會繼續努力,把曾孫女撫養成人,長大後做一個好公民。

「志達伯」暖流編號:C3777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facebook專頁: http://bit.ly/facebook_adcf
蘋果基金YouTube頻道: http://bit.ly/youtube_adcf

蘋果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如捐款至指定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捐款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蘋果日報》亦捐出1%盈利予基金,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受惠人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捐款人意願,把善款送交指定受惠人。然而個別受惠人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繫,甚或受惠人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

網上捐款捐款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