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書店經營困難,攻港三年的誠品卻在一片唱淡聲中開分店,新店「誠品生活」選址遊客區尖沙嘴星光行,明起試業,10月9日正式開幕。相比三年前銅鑼灣店標榜書量及書種全港最多,尖沙嘴店更着重生活百貨,非書籍商品較舊店比例多一倍至四成,標榜有42個專櫃品牌,除鞋履手袋,連農產品都有,「書店百貨化」情況更為明顯。
記者:朱雋穎
誠品首間九龍新店位於星光行二樓及三樓,面積約3.9萬平方呎,與2012年開業後銅鑼灣店相若。有別於銅鑼灣書店以書店為定位,新店命名「誠品生活」。「誠品生活」聲稱結合文化與生活,較重視百貨及餐飲,書籍佔店面比例較少,部份甚至完全不賣書,如位於台北市西門町的武昌店及誠品116。
誠品早前透露,尖沙咀店非書籍商品才為重點,標榜有超過42個生活用品專櫃品牌,誠品亦因應本港近年高漲的台風,力銷其台味,當中五成為台灣品牌,四成為全港獨家,包括台灣農產品、帆布包、鞋履、麵包、廚具、本地水耕菜及手工果醬等等。
尖沙咀店非書籍貨品比率佔四成,高於銅鑼灣店的兩成,而且新店書種及數量上也大幅減少,銅鑼灣店有逾10萬書目、共23萬冊,尖沙嘴店只有6.5萬書目、20.5萬冊。
中大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香港閱讀風氣仍不及台灣興盛,單靠賣書難應付旺區租金,加上讀者在網上買書更廉宜便捷,誠品轉為主打百貨,是迎合市場的策略。
他指出,書店經營難是不爭事實,「(實體)書店好難賺錢,網上買書又動輒平三成」,但對於誠品,「唔好當佢係書店咁睇,而係百貨公司,好似Sogo(崇光)咁,收上架費或分租俾專櫃品牌,先賺到錢」。他認為,誠品兩間店面都在遊客區,書籍以台版、繁體字書為主,「對遊客吸引力未必咁大,反而食品同非書籍可吸到遊客」。
誠品「不務正業」,早事先張揚。在台開業26年的誠品,至2004年涉足百貨業前,無論賣書成績多麼亮麗,銷售額長期冠絕圖書零售業,還是虧損多盈利少。誠品總經理吳旻潔曾坦言,投入百貨業後才轉虧為盈。台灣誠品2011年營業額,出租予其他品牌的專櫃收入,佔總收入70%;香港銅鑼灣店的專櫃只佔總面積20%,但由專櫃而來的收入達25%。
但若更有利可圖的在百貨,誠品何以仍要賣書?中文大學市場學教授冼日明指出,誠品以實體書營造的書卷味,襯托出整個場所的文化氛圍,吸引消費者購買非書籍的商品與食品,「好多人去唔只係睇書,更係排隊買咖啡同奶茶。佢嘅成功在於令人感到自己好有文化品味,或可以提升文藝氣息嘅感覺」。
他認為,誠品來港後刺激了本地零售書店的競爭,紛紛兼營食品及百貨。回看本地書店,確實如此。原主打藝術及設計書籍的葉壹堂(Page One)加強了百貨商品,去年於海港城擴充店面面積逾倍,兼售家品、時裝到食品等非書籍商品。今次誠品新店就開在毗連,相信對葉壹堂構成競爭。
多年以賣書為主的老牌書店三中商亦加強生活百貨,2013年中開設「元朗文化生活薈」,以及沙田商務今年初搬至新城市廣場三期後,都增設咖啡店。
三中商仍維持售賣書籍重點,如商務尖沙嘴圖書中心,面積1.8萬平方呎,只是誠品新店一半,藏書量卻相若達20萬冊,當中六成為中文書,四成為英文。商務表示更重視本土文化精品,鑑於最近在歷史博物館開設文化禮品店反應理想,尖沙嘴圖書中心近日亦將文化精品集中陳列。該分店每年有超過200場活動,除了新書推介會,亦舉行讀詩會、展覽及哲學教室等,營造多元的文化氣氛。
獨立書店序言書室店長李達寧認為,誠品向來不為經營書店而攻港,「我從來唔相信佢因為咩理念而嚟,而係因為呢度有市場。好似Forever 21嚟香港一樣,唔會有期望」。他認為,誠品既是一盤生意,賣書不足以維持營業額的增長,涉足百貨是意料之內,他偶然也會逛誠品,「(心態)好似行一般消費埸所一樣」,稱也曾想過買店內的台式奶茶,「但條龍太長,都係冇買到。其實天仁都唔只誠品都有,點解只係嗰度咁多人?就係因為佢係誠品」。
【尖沙嘴誠品生活小資料】
地址:星光行2至3樓
營業時間:早上10時至晚上10時
開業時間:10月1至8日試業;10月9日正式開幕
總面積:約3.9萬平方呎
藏書量:6.5萬種書目、共20.5萬冊
特色:四成面積賣生活百貨,逾42個專櫃品牌,五成為台灣品牌
【開幕優惠】
1.書店單筆消費滿1,000元,送皮製卡套一個(10月1日至11月17日)
2.專櫃單筆消費滿2,000元,送精選品牌贈禮一份(10月9日至11月30日)
3.於店內上fb打卡,可獲50元現金券(10月9日至11月30日)
4.持「旅讀地圖」單日消費滿500元可獲蓋章,並兌換購物袋。集滿三個專欄蓋章,可獲50元現金券(10月9日至11月30日)
【開幕活動】
1.城市記憶影像展:與藝術家又一山人聯合策展,回溯尖沙嘴印象
2.講座分享:連續8周,逢周五及六有新書介紹、手作工作坊等
3.經典之夜:10月8日晚上7時,會員可憑邀請卡出席,可攜伴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