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黃海海戰中沉沒的北洋水師巡洋艦「致遠號」確認找到!內地考古人員去年在遼寧丹東黃海發現一艘疑似1894年黃海海戰沉沒戰艦,後將之命名「丹東一號」並引發關注。至近日一組瓷器碎片意外出水,因上面有篆書「致遠」二字才確認它實為致遠號。
國家文物局上月起重點調查丹東一號,一個多月來打撈百多件文物。其中一組瓷盤碎片經拼接後,發現有「致遠」的繁體字。考古人員指,致遠號和姊妹艦「靖遠號」均由英國公司設計建造,配備的全套餐具也特別定製。出自靖遠號的一組餐具,盤子中央均標明「靖遠」。以此對比下最新瓷盤的發現便成了證明丹東一號為致遠號的有力證據。
1886年,清廷大臣李鴻章為其下北洋水師從英國購買致遠號,並於黃海海戰中出戰日本,以鴨綠江口西南約50公里丹東黃海海域為交戰海區。北洋軍呈敗象時,管帶(即艦長)鄧世昌為掩護受猛烈攻擊的旗艦「定遠號」,下令致遠號衝向日本主艦「吉野號」(也有說法是衝向另一艘巡洋艦「浪速號」),希望用艦首衝角將之撞沉,但途中艦身被擊中爆炸沉沒,行動失敗,全艦246名官兵僅7人獲救,鄧則殉國成了民族英雄。
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