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維草率成事 求出位乜都可能(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新思維草率成事 求出位乜都可能
(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狄志遠夥拍黃成智等民主黨前成員正式宣佈籌組「新思維」參政平台,是另一個尚未焗熟便要推出的蛋糕。
先是籌委會的組成。如果沒有前民主黨舊部撐場,狄志遠只得自己一個,加上仍不肯辭職全身投入,這個召集人根本發揮不了作用,所以新思維針對的主要還是民主黨。如果狄能聯同成員周奕希、陳家偉等民主黨前高層,繼續向民主黨成功挖角,來年民主黨的前途的確令人擔心;但如果狄沒有這個決心和能量,不單會影響新思維明年的正式成立以至發展方向,更重要的還是幕後投資者對這個參政平台有多大的信心和支持。

實力不足需覓知名新成員

黃成智與狄志遠在鏡頭前仿似新思維兩大台柱,因為二人的知名度最高(曾任立法局議員是主因),但黃成智的形象不單遠遠不及狄志遠,且可能負面多於正面(待業中年、求官心切),因此長遠而言新思維如果找不到更多有實力及知名度的新面孔加盟,參選立法會成功的機會將只得狄志遠一人,絕對談不上甚麼議價能力。因此,陳家偉與周奕希等才是新思維能否組成的關鍵人物。明年一月才舉行就職禮及籌款晚會,因為迄今只有十六位成員,在數目以至質素方面都難向公眾交代,更遑論是吸引新人加入,如果在這三個月不能急起直追,恐怕這類政治組織只會曇花一現。
面對湯家驊的競爭,狄志遠等不得不先發制人,兩個議政參政平台走的路線幾乎完全一樣,成員人選層次雖無高低之別,但爭取的選民和選票卻不分你我,為要證明組織及動員能力與速度均遠勝對手(大狀書生論政從政常見毛病),新思維借用公關宣傳的機會一定比湯家驊一方為多。
狄志遠深知今年十一月的區議會選舉不可能派人參選,但卻似已「早知」新界東的補選會延至明年初才舉行,因此他或黃成智屆時會積極參選。但其實這個補選在甚麼時候舉行,還得看特區政府最後決定,湯家驊雖已正式請辭,但若要「等埋××」,政府大可把投票日期拖遲至明年二月,況且這個安排,將會勝出的新人只有極短任期,發揮不了甚麼破壞作用,也未必能借此扶搖直上,打亂了建制的安排。
新思維最與別不同的地方,是公開希望成員獲政府委派公職,協助管治工作。這是任何政黨都不會如此「事先張揚」的行為。狄志遠不可能不知道,但仍要這樣做,可見他的同工求職心切。
當年民主黨在選舉中首次獲得大勝,馬上要求加入政府協助管治,結果惹起公眾極大反感,李柱銘等不得不收回成命。新思維今天的成員若有適合人員為政府所用,加上他們的「和理非非」溫和溝通主張,早應有中間人或獵頭公司向他們招手,況且此得即彼失,新思維放走任何得力成員,對自己有百害而無一利,因為成員必須辭職甚至退黨,絕不可能「一女同時侍二夫」。
新思維的目標是在今年內籌得三百萬元,這個目標當然不難達到,但卻不應公開,因為目標實在定得太低,不單令人缺乏信心,更會令真正有實力及要求的金主望而卻步。
籌委會茶敍出席者包括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施老闆身家何止百億,且早已效法蓋茨成立基金,贊助其他慈善團體及活動不計其數;他事後雖在自己投資的免費報章中澄清,只以個人身份參加茶會,並無參與籌組過程,只曾提供個人意見,將來亦不傾向加入,但他在鏡頭前與狄志遠等人平起平坐,影像早已深入民心,照片也會成為歷史紀錄,日後如果沒有人肯步他的後塵,甚至取其位而代之,施老闆便會被認為是促成新思維成立的最大支持者。
這個茶敍及出場安排,也反映了新思維的組成,既有人出錢,也有人出力,更有人出計。以新思維今天的陣容,能同時作出兩種甚至三種貢獻的人選似乎不多,如果需要吸納更多外援,到底需要面孔、金錢或是計謀,哪一類最能在內部發揮影響力,明眼人一看便知,不單可以隨時予取予攜,甚至「買起」整個團隊和機構也有可能。
雨傘運動後建制派的選舉策略已變成不求己方大勝但求敵方(泛民)大敗。「扶植」更多溫和派(義不容辭幫助國家發展、希望與中央多溝通)去取代泛民陣營中的老一派(年老一線、退位讓賢),本順理成章,但狄、黃之流沒有足夠的叫座力,加上準備不足,以致新思維不易成功,且看湯家驊的新黨能否從中吸取教訓,一出便能先聲奪人!

周信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