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錘】為禁樂器上電台解話 港鐵答不到3疑團

【壹錘】
為禁樂器上電台解話 港鐵答不到3疑團

港鐵昨日派出公共事務總監蘇家碧及車務營運主管李聖基,接受港台電話訪問,就禁帶樂器事件解畫。但高層們還在嘆慢板,說要等一個月檢討期。《壹錘定音》主持李慧玲質疑︰「難道他們感覺不到不妥之處嗎?後遺症全都出來了。」

慧玲談的是港鐵面臨挑戰--關於連結港鐵站的行人天橋管理權的挑戰。音樂人不徐不疾引用地契,指出那裡是公共空間,港鐵無權阻止音樂表演。這些後遺症,正是源於港鐵接二連三禁止帶樂器的連鎖反應。慧玲認為高層們的解釋欠說服力,無法解答三個關鍵問題。

第一,港鐵聲稱以安全為由禁止帶樂器,但理由欠奉,帶古箏及134厘米的大提琴何以影響港鐵安全呢?很多音樂人重視樂器甚於一己性命,又豈會讓心肝寶貝成為大殺傷力武器呢?

第二,港鐵的大股東正是政府,港鐵強調自己有責任為乘客提供安全舒適的服務,但慧玲不禁問港鐵,一位揹著古箏的中學生,跟一位帶著大提琴的大學生,如果不坐港鐵,還可以坐甚麼交通工具,是又舒適又安全又可負擔呢?

第三,港鐵說要一個月時間檢討規定,未有定案前一切維持不變。換言之各位乘客帶著尺寸過大的樂器,哪怕只是幾厘米,這個月都坐港鐵無望,至於坐甚麼就閣下自理了。

慧玲慨嘆今非昔比,港鐵要檢討,即是自知有問題才要檢討。換作是以前,那個還叫「地鐵」的以前,定必第一時間運用酌情權,先幫乘客解決燃眉之急,然後才從長計議再作檢討,再定出長遠的解決方法。

慧玲說︰「所以當時『地鐵』的企業形像一流,但現在叫人苦等一個月,怎能忍住不邊等邊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