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有道】
近年有保險公司推出獨立懷孕保障產品,保險產品先以孕婦為保障目標,分娩後之保障則轉移至嬰兒,為準媽媽及新生兒提供更全面保障。理財專家指此類保障大多是「求安心」,應留意保障條款和不保事項,購買懷孕或醫療保險時,須同時養成儲蓄習慣,倘保險無得賠,也仍有一筆儲備金作不時之需。
記者:黃珮琳
一般而言,懷孕初期風險較高,故受保時期越早越好。康宏理財(1019)聯席董事梁只琪指,高齡產婦更應投保,因其患妊娠疾病的機率較其他產婦高,基於索償風險較高,其保費仍相對較高。根據「摯保寶懷孕親子保障」的標準級別為例,37歲或以上的投保人之保費逾6,080元,較25歲至30歲的投保人之保費貴約700元。
留意孕婦 嬰兒 保障範圍
剛榮升為人母的梁只琪透露,知道分娩存有一定風險,惟懷孕當時無想到購買懷孕保險產品,若有下次,她也會考慮投保,「對準媽媽的心理狀況來說,當然唔想bb有事,咩都會買咗先,純粹買個安心」。
即使只是「求安心」,梁只琪提醒投保人需注意「投保期」,AXA安盛接受已懷孕7周至30周6天者投保,而蘇黎世則接受懷孕13周至36周者投保,換言之,太早或太遲都無得保。
保障範圍亦是值得細啄的項目之一,梁只琪指,投保人須留意準媽媽及嬰兒的保障範圍,並細閱觸發賠償的條款,尤其是要釐清哪些懷孕併發症(較常見的有子癎、羊水栓塞等)或嬰兒先天性疾病是否受保。
香港女性的結婚年齡和生育年齡不斷延後,不少人透過人工受孕技術趕搭「尾班車」,基於人工受孕方法眾多,非所有情況都受保,舉例體外受精及人工助孕大多不受保,故投保人宜事先向理財顧問查詢細節。
專家倡加免付保費契約
梁只琪另指,若供款人財力許可,可為小朋友保單加一份「免付保費附加契約」,即使供款人失去工作能力或因意外死亡,保險公司均會為其免付保費,避免出現斷供情況。她提醒,購買醫療保險及儲蓄同樣重要,「一旦保險無得賠,或者唔係即刻賠得到,都有筆錢應付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