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十七歲的老闆回顧成功的動力:「我曾遭受欺凌,想了結餘生,但我告訴自己,我會有一天成為百萬富翁,欺負我的人,將為我工作。」
嘩,十七歲的我,報仇,只存在於武俠世界,許多大俠,都背負着血海深仇,故事才說得下去,而且不約而同,報的大多是父仇,次熱門是殺師父之仇。一句不共戴天,整個人生也就變成復仇的過程,恨,居然主宰了俠義之士的命運,不由我不感激完善公正超然的司法制度。
回到文明現實時空,報復依然在愛情世界很有市場。你不要我,我,我不死給你看,我不但要活得比你好,更要愛得比你好。好,以報仇為動力,好像很可怕,不怕的,一般情況,還沒活得頂好,只要略好還好,有了別的寄託,正常人都已忘記當初是為復仇而活。所謂此「仇」不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當時不知道自己其實並沒有那麼愛他,現在確認了,就是大仇未報,心病已好,好。
至於大鑼大鼓聲稱,我要做富翁,然後再做「仇人」的老闆,等你欺負過我啦嗱。如此苦大仇深的企業家,用人唯仇,真是第一次聽見。
做老闆不簡單,又要有錢又要管錢、又要出錢請人又要管人,搞不好,仇未報,公司先倒。如果真以報復仇人為硬任務,這家公司業績能好到哪去?你老闆又想怎麼逼迫為難苛待員工,能以牙還牙、雙倍奉還,而那員工又竟然呆呆的等你虐待,而不跳槽避難?活得比前度好,甚至與現任曬恩愛,也不必日日跟前度仇人見面而分外眼紅。把仇人變同事,這個仇起碼有一半報在自己身上。
世上有這樣的傻仔,絕沒有用仇恨來經營而沒破產的老闆。果然,這十七歲少年,已經入選英國企業家獎名單,證明那口過期烏氣已經吐完了,大概就在他得到了第一桶金開始,手頭闊了,心胸怎麼說也該闊起來吧。
少年說:「向那些人證明我不是失敗者是很棒的事。」是很棒,不過,做老闆做上司做幸福戀愛中人做什麼也好,本不必向誰證明,特別是那些對你不夠好的人,他們不是不值得,就是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