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運動一周年,傳媒鋪天蓋地回顧前瞻,久違了的三子雙學又密集出現在新聞版面。他們一些話,令我忍不住想講兩句。
三子對於學生與政府談判時立場強硬、失卻退場最佳時機,耿耿於懷。但事隔一年追究責任並無意思,我反而想問,如果歷史可以回頭,三子會怎樣做?會一改當日任由學生決定,抑或會做更多爭取扭轉整件事?三子有能力扭轉嗎?
應感謝三子雙學付出
其實,政府一直都想以三子為對口單位談判,但三子判斷形勢,認為學生比他們適合,所以轉而幫學生搭路。再來一次,三子會披甲上陣去談判嗎?
歷史當然無法回頭,但我們應該自歷史學習,避免犯上同一錯誤,而不是互相推搪。
黃之鋒說:「聽到大人話未來就靠你哋年輕人,難聽過粗口!你哋大人去咗邊?」噢,一年了,如果之鋒仍然懷疑,我一定要告訴他:「很多成年人一直義無反顧站在年輕人身邊或背後默默守護,你竟然看不到?」
舞台太細,不可以每一個人都站在鎂光燈下。
當2004年人大釋法否決07、08普選,好挫折;然後人大去年推出831決定,更加沮喪,社會上也瀰漫「對話之路已絕」情緒。但經過時間沉澱,大家必須認清事實:今日香港沒有真普選,不是以往的民主鬥士做錯了甚麼。要追究責任,錯在中央違背了回歸前對香港的承諾,錯在特區政府並沒有盡責地為香港人爭取。如果為香港沒有真普選而怪罪上一代民主派用錯策略,不公平。
正如我們應該感謝三子雙學的付出,我們對過去曾經為民主努力的人,同樣應該肯定。我們確實未有真普選,但不代表我們一無所有,例如法治、例如自由、例如廉潔,這些都是前人努力守護的成果。雖然很多核心價值相繼受到侵蝕,但沒有他們守護,墜落得更快。
每個人都只能在當時時空做到他的最好,上一代如此,這一代如此。
其實,最有責任要在一周年回顧前瞻的人,至今仍沉默不語。
不少人都將雨傘運動和89六四相提並論。當年,港督衛奕信在六四後提出了被稱為玫瑰園計劃的新機場十大核心工程,大灑金錢,大興土木,希望藉此振奮因六四而不穩的人心。
港英政府同情六四學生,特區政府打壓雨傘佔領者,兩者取態大不相同,期望梁振英領導的特區政府提出能夠撫平傷口、重燃希望的玫瑰園計劃,確實緣木求魚(他忍得住不煽風點火已是萬幸)。但我重提當年玫瑰園計劃,最想強調,管治者的角色和責任。當社會瀰漫焦慮不安,撕裂分化,管治者有責任消弭市民負面情緒。
或者解鈴還需繫鈴人,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是北京。但特區政府起碼應該努力,而我們看不到。
雨傘運動一周年,氣氛仍然沉鬱,但歷史將會證明,這場運動的價值,遠比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大。
李慧玲
星期一至五黃昏
6時直播
《壹錘定音》收睇/收聽方法
1:手機App
《蘋果動新聞》手機App右上角有【壹錘定音】icon,一按即聽;按左上角icon,彈出【壹錘定音】選項,一按即睇。
2:網頁
http://www.hammerout.hk/
直播PHONE IN:2992 3333
WhatsApp 留言/報料:9132 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