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轉型】
近年雙馬帶領的新經濟不斷澎漲,房地產這舊經濟似乎已被邊緣化,過去在香港資本市場影響力甚大的內房老闆亦「順應潮流」,紛紛「不務正業」,其中恒大地產(3333)主席許家印肯定是表表者,過去一年在港買了兩隻「殼」,更在7月一個月內將三大非地產業務分拆在內地新三板市場上市。
染指不同行業
2008年3月恒大以逾4,500萬方米土地儲備作賣點計劃在港上市,可惜遇上市況欠佳而擱置,最後在新世界(017)大股東鄭裕彤及多位城中富豪支持下於同年下半年上市,雖然集資額較原定的大減,但亦令許家印搭上一班富豪,順理成章地「學習」香港的資本市場運作,最先是「小學級」的配股、發債等財技。
隨着內地打擊樓市、經濟疲弱、憂慮加息等因素出現,內地樓市好景已不再,恒大亦開始「不務正業」,不斷搞新業務如足球、文化產業、礦泉水等,同時在香港展現「中學級」財技──買殼,恒大先今年9.5億元入主前稱新傳媒的恒大健康(708),其後宣佈發展醫學美容等健康相關產業;6月恒大更聯同騰訊(700)以逾7億元入主馬斯葛(136),更準備改名恒騰網絡搞互聯網社區服務平台,單是兩單交易,已令恒大賬面大賺355億元。
此外,恒大亦活躍於內地的資本市場,在7月份一個月內,先後將足球隊、文化產業及礦泉水業務分拆到新三板上市,事實上,把業務分拆至新三板上市所能夠集資的金額並不多,但有助業務估值清晰化,從而釋放恒大價值及有利股價,需知道加息周期即將來臨,擁有極高負債的恒大,似乎在部署一些「大學級」的財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