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古稱熒惑,因它熒熒似火而位置飄忽不定。的確,人類一直受火星所惑,對它幻想多多,到近年美國科學家更多次探索這個地球近鄰,由最初太空船只是掠過到登陸考察,甚至已開始為登火星做準備。
人類近距離接觸火星,始於半世紀前。1965年「水手4號」寫下紀錄,首次飛越火星,在10,000公里外拍到火星近貌,測知大氣密度僅地球的1%。
但說到真正着陸,就要等到1975年「海盜1號」和「海盜2號」來完成。1997年「火星探路者號」探測器攜「旅居者號」火星車着陸,首次探索火星表面。
10年內月球建探火星基地
「火星環球觀測者號」探測器是探索火星的要員。它在1997年進入環火星軌道,至2006年失聯前,記錄火星全貌、揭示許多過去有水痕迹,為NASA在2004年讓漫遊車「勇氣號」、「機遇號」登陸提供重要資訊。「鳳凰號火星」在2008年抵達火星北極勘察,研究是否有生命及是否適合人類居住。至2011年再派出火星探測車「好奇號」,探測火星氣候、地質及水。隨着載人探索火星太空船「獵戶座」去年成功發射和試飛,人類遠征火星計劃踏出一大步,NASA今夏宣佈下一步大計,就是打算未來五年至七年再次登月,目標是之後的10年內,在月球設永久基地,作為前往火星的中途站。
Space網站/《蘋果》資料室